办公网
ENGLISH
首页
基本概况
单位简介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
实验技术队伍
科研创新团队
首席创新团队
退休老师
招贤纳才
基地平台
试验基地
校设研究机构
校外合作基地
科学研究
学术进展
学术交流
成果转化
社会服务
科技特派员
农技推广
继续教育
对口支援
新闻动态
教科服务
人才培养
劳动教育
教学服务
科研服务
发展联络
国际交流
捐赠鸣谢
《新农村》
基本情况
首页资讯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交流合作
交叉平台
试验基地
成果展示
外设研究机构
首页
首页资讯
新闻动态
浙江大学湖州市蚕桑产业联盟第三次工作例会在湖州召开
2011-10-11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1年9月22日上午,浙江大学湖州市蚕桑产业联盟第三次工作例会在湖州市农业局经作站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湖州市蚕桑产业联盟大学科研专家组组长鲁兴萌教授,浙江大学湖州市蚕桑产业联盟本地专家组组长、湖州市农业局经作站楼黎静研究员,浙江大学农推中心的朱祥瑞、屠振力、黄凌霞和湖州市经作站的柳丽萍、殷益明等。 会议由楼黎静主持。楼站长首先介绍了本地专家组在联盟成立后在三县两区开展的主要工作,介绍了上次工作例会中布置的三县两区蚕桑专业合作社、生产企业、养蚕大户等的调研情况。同时,对中秋蚕茧价格走势,以及目前农村塑料折簇的使用和推广对蚕茧的上蔟率和解舒率均有影响,根据优质蚕茧生产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可围绕利用现有塑料折蔟如何提高茧质为课题进行技术攻关。与会专家还围绕果桑生产、桑枝条提取黄酮、果桑提取花青素、棚架果桑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学科研单位专家组成员各自确定了重点对接三县两区的定点工作,以及明确院校专家要组织各方资源,在做好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同时,重点开展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 会议初步决定,在年前完成三县两区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技术问题调研的同时,明确蚕桑专业合作社、生产企业和养蚕大户重点服务对象。会后湖州市政府邬小撑副秘书长、农业局李家芳副局长和湖州市农业技术推广联盟秘书长唐厚传到会指导工作。 (浙江大学农推中心 黄凌霞)
农推中心教授积极参与科技援疆项目
2011-10-11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1年9月22日,在新疆库车县举行了宁波市科技援疆项目“农溢富”鱼蛋白有机液肥推广应用现场会。库车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乡镇领导以及宁波农业与科技专家代表、宁波市援疆指挥部代表、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代表、宁波海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参加了会议并考察了现场。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介绍了“农溢富”鱼蛋白有机液肥的试验推广情况和应用效果,感谢浙江大学研制的科研成果,感谢宁波海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农溢富”鱼蛋白有机液肥科技产品。 鱼蛋白有机液肥是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生态环境工程与规划部主任石伟勇教授与宁波海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究的科研成果,2011年被宁波市科技局列入科技援疆项目对接库车县,也是唯一的一个农业项目。根据库车县农技推广总站组织的试验结果:使用鱼蛋白有机液肥的大棚蔬菜、红枣、蟠桃等作物平均每亩增产20%左右,每亩可增收3000元以上。这标志着宁波首个对口支援的科技援疆农业项目――宁波鱼蛋白有机液肥在库车示范获得成功。
农推中心教授积极参与科技援疆项目
2011-10-11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1年9月22日,在新疆库车县举行了宁波市科技援疆项目“农溢富”鱼蛋白有机液肥推广应用现场会。库车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乡镇领导以及宁波农业与科技专家代表、宁波市援疆指挥部代表、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代表、宁波海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参加了会议并考察了现场。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介绍了“农溢富”鱼蛋白有机液肥的试验推广情况和应用效果,感谢浙江大学研制的科研成果,感谢宁波海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农溢富”鱼蛋白有机液肥科技产品。 鱼蛋白有机液肥是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生态环境工程与规划部主任石伟勇教授与宁波海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究的科研成果,2011年被宁波市科技局列入科技援疆项目对接库车县,也是唯一的一个农业项目。根据库车县农技推广总站组织的试验结果:使用鱼蛋白有机液肥的大棚蔬菜、红枣、蟠桃等作物平均每亩增产20%左右,每亩可增收3000元以上。这标志着宁波首个对口支援的科技援疆农业项目――宁波鱼蛋白有机液肥在库车示范获得成功。
浙江大学湖州市蚕桑产业联盟第三次工作例会在湖州召开
2011-10-11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1年9月22日上午,浙江大学湖州市蚕桑产业联盟第三次工作例会在湖州市农业局经作站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湖州市蚕桑产业联盟大学科研专家组组长鲁兴萌教授,浙江大学湖州市蚕桑产业联盟本地专家组组长、湖州市农业局经作站楼黎静研究员,浙江大学农推中心的朱祥瑞、屠振力、黄凌霞和湖州市经作站的柳丽萍、殷益明等。 会议由楼黎静主持。楼站长首先介绍了本地专家组在联盟成立后在三县两区开展的主要工作,介绍了上次工作例会中布置的三县两区蚕桑专业合作社、生产企业、养蚕大户等的调研情况。同时,对中秋蚕茧价格走势,以及目前农村塑料折簇的使用和推广对蚕茧的上蔟率和解舒率均有影响,根据优质蚕茧生产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可围绕利用现有塑料折蔟如何提高茧质为课题进行技术攻关。与会专家还围绕果桑生产、桑枝条提取黄酮、果桑提取花青素、棚架果桑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学科研单位专家组成员各自确定了重点对接三县两区的定点工作,以及明确院校专家要组织各方资源,在做好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同时,重点开展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 会议初步决定,在年前完成三县两区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技术问题调研的同时,明确蚕桑专业合作社、生产企业和养蚕大户重点服务对象。会后湖州市政府邬小撑副秘书长、农业局李家芳副局长和湖州市农业技术推广联盟秘书长唐厚传到会指导工作。 (浙江大学农推中心 黄凌霞)
生物种业部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商议发展规划
2011-10-11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1年9月20日,生物种业部在华家池校区举行全体教师会议。会上每位教师回顾了今年开展的工作情况,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大家还就即将建设的农科教大楼公共实验平台建设设想以及生物种业部主推项目、生物种业部的发展规划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根据生物种业部的工作定位,提议在即将建设的浙江大学农科教大楼规划种子种苗质量鉴定、种质(包括菌种)保存平台。会议确定了生物种业部的五个主推项目:“食用菌菌种高效繁育及工厂化栽培集成技术”(技术负责人陈再鸣副教授)、“优质杂交籼稻新品种嘉优99”(技术负责人崔海瑞研究员)、“基于鲜食玉米产业化开发为主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与推广”(技术负责人胡伟民副教授)、“铁皮石斛优良品种推广及优质种苗培育技术”(技术负责人沈伟桥研究员)、“设施瓜果蔬菜规范化基地建设及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负责人汪炳良教授)。 会议在明确了生物种业部的工作定位、深入分析生物种业部现状的基础上,从生物种业部的师资队伍规模和队伍组成、育种基地建设及新品种选育、种苗培育平台和种苗基地建设、新品种及配套集成技术展示示范、重大种子种苗项目设计申请和立项等方面讨论了生物种业部的发展规划。会议由生物种业部主任汪炳良教授主持,中心主任鲁兴萌、副主任宋文坚到会指导,对生物种业部的前期工作给予肯定,并对生物种业部的发展规划、工作重心等做了重要指示。
湖州市现代农业十大主导产业联盟粮油分联盟专家团队第一次首席专家工作座谈会在湖州召开
2011-08-0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1年6月29日上午,湖州市现代农业十大主导产业联盟粮油分联盟专家团队第一次首席专家工作座谈会在湖州市农业局会议室召开,大学科研单位专家组和本地专家组共11名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湖州市产业联盟粮油分联盟专家组组长湖州市农业局农作站王仪春站长和浙江大学胡伟民副教授主持。 会议首先传达了湖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盟会议精神和6月8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的“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推联盟工作汇报会”会议精神。之后,各位专家在总结和交流了2011年上半年的工作经验及探讨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围绕着“粮食功能区”建设的运行和管理方法以及长效性机制、产业专题调研报告和年度产业发展规划需要开展的工作、产业培训内容和时间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就湖州市及有关县、区粮油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产业发展设想,如何开展湖州市粮油产业工作发表的各自的想法。 会议根据湖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盟的组织框架,在目前吴兴区、德清县和长兴县粮油产业分联盟的基础上,并对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粮油产业联盟专家团队进行了初步分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并针对当前“粮食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建议向“湖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盟”提议能否在南浔区和安吉县建立粮油产业分联盟。会议讨论了粮油产业分联盟的工作制度,包括实行工作例会和工作交流制度、年度工作计划制度、大型活动事先通知和事后通报制度、年度工作总结和年终考核制度、工作日志制度等。会议还就近期湖州市粮油产业分联盟的工作进行了布置。
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联盟专家团队第二次工作会议在湖州召开
2011-08-0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在2011年7月26日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专家团队第一次工作会议的基础上,为加快工作进度,健全团队机构,扩大成员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团队首席专家严力蛟博士第二次到湖州市就近期工作在市农业局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由专家团队核心成员严力蛟、陶忠华、沈国强、杨献中,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理事会秘书长唐厚传副调研员应邀出席会议,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专职规划师杜良平、冯铭、赵琦齐列席会议。 会议就以下几方面达成共识: 一、进一步充实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专家团队成员 省级专家再选聘水果、蔬菜、养殖、旅游、林业等专业3-5人,由严力蛟博士负责落实;地方专家,各县区至少有1个;增补市农业局产业处、渔业处各1人。请市农业局唐厚传副调研员和沈国强主任协调落实。要求原来已经确定的人员不变,每个县区农业局(农林局)至少有1人加入到专家团队。 二、建立德清县、吴兴区、南浔区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 德清县、吴兴区、南浔区目前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尚未成立,要求尽快成立,并确定省级专家组组长、成员和地方专家组组长(建议由市级专家团队地方专家兼任)、成员名单。请市农业局唐厚传副调研员和沈国强主任协调、督促落实单位和人员。要求每个县区农业局(农林局)至少有1人加入到专家团队。 三、组建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理事会 建议设立名誉理事长1人(由已经退下来的领导担任),理事长1人(由浙江大学首席专家担任),副理事长3人(分别从政府职能部门、专业协会、企业中产生),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农业局和林业局各1人)。具体由市农业局沈国强主任负责落实。 理事包括所有专家组成员,重点企业负责人(由市农业局和县区理事单位推荐确定,原则上每个县区各1-2个),具体请市农业局沈国强主任协调落实。 四、确定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成员 联盟成员包括: 1.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专家团队省级专家、地方专家和理事为当然成员。约20人左右。 2.相关企业(请每个县区各推荐20个左右)的负责人。约100人左右。请市农业局沈国强主任协调落实。 成员总人数控制在120人左右。 五、收集相关资料 收集市、县区各部门有关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方面的资料汇编、书籍、交流汇报资料、年度总结、工作计划,以及代表性企业的总结材料等。 请市农业局沈国强主任负责收集。 以上工作要求在8月20日左右完成,完成后由严力蛟博士负责编制通讯录、建立联盟成员QQ群、制定工作计划等。同时,争取在8月底或9月初,结合全体联盟成员的培训,召开首届理事会和全体联盟成员大会,进行分工和布置相关工作。下半年的工作,除了培训以外,将对全市典型企业进行调研,并撰写2-3个调研报告或建议,以及对一些企业进行专业技术服务,遴选若干示范性的龙头企业。 会前,严力蛟博士还应邀对吴兴区的三生农业园进行了考察、座谈、专题调研和现场指导。
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专家团队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湖州召开
2011-08-0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1年7月26日上午,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专家团队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湖州市白�洲大酒店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理事会秘书长、湖州市农业局副调研员、科技与信息处处长唐厚传,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理事会副秘书长、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湖州市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袁康培,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首席专家、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旅游与地产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严力蛟博士,湖州市农村能源生态管理办公室主任、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本地专家组组长沈国强,以及浙江大学湖州市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湖州市乡村旅游协会、湖州市农业局农作站、南浔区、长兴县的领导和代表潘文贤、杨献中、余阿长、王翌、吴晓波、沈毅、葛芳、汪华、苏萤雪、冯铭等,共16人。 会议由严力蛟博士主持。首先由袁康培副秘书长系统地介绍了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组织产生背景、发展现状、组织体系及工作规程。随后由唐厚传秘书长就湖州市现代农业十大主导产业联盟工作职责、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首席专家岗位考核办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唐秘书长希望各产业联盟能够尽快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制定2011年年度工作计划,并加快扩大队伍、拓展服务。 会上,湖州市乡村旅游协会余阿长副会长、湖州市农村能源生态管理办公室沈国强主任、湖州市农业局农作站杨献中高级农艺师、南浔区农林局潘文贤副局长、长兴县农办王翌也分别就各地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教训等方面发言。 最后,会议就组织架构、工作计划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并在德清县、吴兴区、南浔区建立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安吉和长兴已建立),专家团队的确定,成立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理事会,联盟主要示范和服务企业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会议确定,今年的工作重点,将集中在专业培训和讲座、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对休闲观光农业企业进行专业技术指导等。在近段时间,将尽快建立组织机构(含人员配置)和运行机制。拟在9月份召开一次由理事和联盟核心成员参加的工作会议。 下午,与会部分人员唐厚传、严力蛟、沈国强、余阿长等9人赴安吉参观考察了安吉竹博园、中南百草原等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成员的备选点,并与中南百草原董事长、总经理崔世豪就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专家团队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湖州召开
2011-08-0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1年7月26日上午,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专家团队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湖州市白�洲大酒店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理事会秘书长、湖州市农业局副调研员、科技与信息处处长唐厚传,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理事会副秘书长、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湖州市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袁康培,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首席专家、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旅游与地产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严力蛟博士,湖州市农村能源生态管理办公室主任、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本地专家组组长沈国强,以及浙江大学湖州市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湖州市乡村旅游协会、湖州市农业局农作站、南浔区、长兴县的领导和代表潘文贤、杨献中、余阿长、王翌、吴晓波、沈毅、葛芳、汪华、苏萤雪、冯铭等,共16人。 会议由严力蛟博士主持。首先由袁康培副秘书长系统地介绍了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组织产生背景、发展现状、组织体系及工作规程。随后由唐厚传秘书长就湖州市现代农业十大主导产业联盟工作职责、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首席专家岗位考核办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唐秘书长希望各产业联盟能够尽快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制定2011年年度工作计划,并加快扩大队伍、拓展服务。 会上,湖州市乡村旅游协会余阿长副会长、湖州市农村能源生态管理办公室沈国强主任、湖州市农业局农作站杨献中高级农艺师、南浔区农林局潘文贤副局长、长兴县农办王翌也分别就各地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教训等方面发言。 最后,会议就组织架构、工作计划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并在德清县、吴兴区、南浔区建立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安吉和长兴已建立),专家团队的确定,成立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理事会,联盟主要示范和服务企业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会议确定,今年的工作重点,将集中在专业培训和讲座、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对休闲观光农业企业进行专业技术指导等。在近段时间,将尽快建立组织机构(含人员配置)和运行机制。拟在9月份召开一次由理事和联盟核心成员参加的工作会议。 下午,与会部分人员唐厚传、严力蛟、沈国强、余阿长等9人赴安吉参观考察了安吉竹博园、中南百草原等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成员的备选点,并与中南百草原董事长、总经理崔世豪就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联盟专家团队第二次工作会议在湖州召开
2011-08-0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在2011年7月26日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专家团队第一次工作会议的基础上,为加快工作进度,健全团队机构,扩大成员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团队首席专家严力蛟博士第二次到湖州市就近期工作在市农业局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由专家团队核心成员严力蛟、陶忠华、沈国强、杨献中,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理事会秘书长唐厚传副调研员应邀出席会议,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专职规划师杜良平、冯铭、赵琦齐列席会议。 会议就以下几方面达成共识: 一、进一步充实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专家团队成员 省级专家再选聘水果、蔬菜、养殖、旅游、林业等专业3-5人,由严力蛟博士负责落实;地方专家,各县区至少有1个;增补市农业局产业处、渔业处各1人。请市农业局唐厚传副调研员和沈国强主任协调落实。要求原来已经确定的人员不变,每个县区农业局(农林局)至少有1人加入到专家团队。 二、建立德清县、吴兴区、南浔区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 德清县、吴兴区、南浔区目前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尚未成立,要求尽快成立,并确定省级专家组组长、成员和地方专家组组长(建议由市级专家团队地方专家兼任)、成员名单。请市农业局唐厚传副调研员和沈国强主任协调、督促落实单位和人员。要求每个县区农业局(农林局)至少有1人加入到专家团队。 三、组建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理事会 建议设立名誉理事长1人(由已经退下来的领导担任),理事长1人(由浙江大学首席专家担任),副理事长3人(分别从政府职能部门、专业协会、企业中产生),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农业局和林业局各1人)。具体由市农业局沈国强主任负责落实。 理事包括所有专家组成员,重点企业负责人(由市农业局和县区理事单位推荐确定,原则上每个县区各1-2个),具体请市农业局沈国强主任协调落实。 四、确定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成员 联盟成员包括: 1.浙江大学湖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产学研联盟专家团队省级专家、地方专家和理事为当然成员。约20人左右。 2.相关企业(请每个县区各推荐20个左右)的负责人。约100人左右。请市农业局沈国强主任协调落实。 成员总人数控制在120人左右。 五、收集相关资料 收集市、县区各部门有关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方面的资料汇编、书籍、交流汇报资料、年度总结、工作计划,以及代表性企业的总结材料等。 请市农业局沈国强主任负责收集。 以上工作要求在8月20日左右完成,完成后由严力蛟博士负责编制通讯录、建立联盟成员QQ群、制定工作计划等。同时,争取在8月底或9月初,结合全体联盟成员的培训,召开首届理事会和全体联盟成员大会,进行分工和布置相关工作。下半年的工作,除了培训以外,将对全市典型企业进行调研,并撰写2-3个调研报告或建议,以及对一些企业进行专业技术服务,遴选若干示范性的龙头企业。 会前,严力蛟博士还应邀对吴兴区的三生农业园进行了考察、座谈、专题调研和现场指导。
湖州市现代农业十大主导产业联盟粮油分联盟专家团队第一次首席专家工作座谈会在湖州召开
2011-08-0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1年6月29日上午,湖州市现代农业十大主导产业联盟粮油分联盟专家团队第一次首席专家工作座谈会在湖州市农业局会议室召开,大学科研单位专家组和本地专家组共11名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湖州市产业联盟粮油分联盟专家组组长湖州市农业局农作站王仪春站长和浙江大学胡伟民副教授主持。 会议首先传达了湖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盟会议精神和6月8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的“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推联盟工作汇报会”会议精神。之后,各位专家在总结和交流了2011年上半年的工作经验及探讨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围绕着“粮食功能区”建设的运行和管理方法以及长效性机制、产业专题调研报告和年度产业发展规划需要开展的工作、产业培训内容和时间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就湖州市及有关县、区粮油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产业发展设想,如何开展湖州市粮油产业工作发表的各自的想法。 会议根据湖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盟的组织框架,在目前吴兴区、德清县和长兴县粮油产业分联盟的基础上,并对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粮油产业联盟专家团队进行了初步分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并针对当前“粮食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建议向“湖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盟”提议能否在南浔区和安吉县建立粮油产业分联盟。会议讨论了粮油产业分联盟的工作制度,包括实行工作例会和工作交流制度、年度工作计划制度、大型活动事先通知和事后通报制度、年度工作总结和年终考核制度、工作日志制度等。会议还就近期湖州市粮油产业分联盟的工作进行了布置。
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张国平主任一行赴湖州商谈深化市校合作事宜
2011-05-0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为进一步深化市校合作,不断推进浙江大学--湖州市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3月4日,农业生命环境学部主任张国平、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鲁兴萌、农业试验站站长、农业科技园管委会主任、湖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邬小撑等前往湖州,就2011年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和湖州农民学院等市校合作事宜与湖州市市委常委金建新、副市长杨建新、市农办主任卞利强、市农业局局长杨建明、湖州市政协副主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沈琪芳等进行了商谈。 双方回顾和交流了“聚焦湖州”、市校合作以来农业技术推广及相关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成效和经验。2010年探索开展的“1+1+N” 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和创办农民学院两项具有明显特色和创新性的工作,在湖州显示了强大的活力和十分良好的社会效应。2010年创新引领、2011年如何发扬光大,成为会议的主题内容。双方就2011年如何整合提升和巩固提高已有41个农业技术推广产业联盟进行坦诚的交流和商讨。双方一致认为:通过管理和考核等机制的科学化建设,可使联盟的3个要素更加紧密;通过项目支撑和引进力度的加强,使得成果更加明显,新品种示范和引进翻倍、新产品众多、新技术推广普遍接受;通过加强农民学院的建设,使之在师资培训、专业和教材建设,以及学生能力提升更快。双方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扎实践行,使新模式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尽快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 会后张国平主任等一行在市领导的陪同下参观访问了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并与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进行座谈,最后举行了聘请我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教师徐海圣为该院院长助理的聘任仪式。
农推中心3位教师获龙泉市2010年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011-05-0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0年12月27日,“走近浙大?创好龙泉”活动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表彰了获得“龙泉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的我校农推中心汪炳良教授、汤一副教授和陈再鸣副教授。据悉,龙泉市科技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这次获得“龙泉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的团队获得龙泉市人民政府壹拾伍万元人民币奖金。 2007年6月,汪炳良、汤一、陈再鸣三位教师分别受聘担任龙泉市蔬菜、茶叶和食用菌产业首席专家。三年多来,他们活跃在龙泉的蔬菜基地、茶场、食用菌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引进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申报并实施了多个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培育了一批新品牌,大大提升了龙泉市的蔬菜、茶叶和食用菌产业,谱写了市校合作的新篇章。 据了解,在三位首席专家的辛勤工作下,龙泉市蔬菜、茶叶、食用菌等农业主导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蔬菜产业方面,通过优良新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集成与示范,龙泉市高山蔬菜产业实现了“倍增”,由2007年的7900亩、产值不到3000万元,猛增到2010年的3万亩、产值超亿元,高山避雨番茄亩产值超万元,高山蔬菜成为龙泉市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惠民产业,高山四季豆被山区农民称为致富的“金豆子”。在茶叶产业方面,通过项目实施、基地建设和对企业的扶持、产品的研发,做出了亮点,开发出龙泉特色茶――“金观音”乌龙茶,并被誉为继龙泉青瓷、宝剑之后的龙泉“第三宝”。在食用菌产业方面,通过优良菌种的引进和技术突破,解决了常规白灵菇菌株在南方不能正常出菇的难题,实现了白灵菇的规模化生产;通过黑木耳菌种红水病防治技术研究和示范,黑木耳菌种红水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建立了菌种产业化生产技术和管理软件以及集约化、标准化的菌种生产工艺平台与长效合作机制。
“无锡浙大生物农业技术产业化创新中心-水稻生物育种及产业园”进展情况汇报
2011-05-0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1、最近无锡市科技局要填写项目季报,将在一周内以表格的形式与锡山区共同填写完成; 2、项目实施最新进展: 主要还是几个中心的建设: 一是育种中心(温室)建设:温室的改造有较大的变化,原来落实在科技中心的(兰花)温室旁边,由于没有展示度,这次去无锡,具体落实在高科技观光温室内,也作为观光温室展示的一部分,地点放在连栋温室的东边,利用一个跨度(约18*48米的面积),重新装修,增加冬季增温设施,以利冬季种植繁种和杂交。 二是组培室(无菌操作室、灭菌室)的建设:为提高展示度,将育种中心与组培室(无菌操作室、灭菌室)集中在一起,地点由原来的意向区域迁移至“无锡――求是生物农业有限公司”办公中心。一楼共10间房间,统一装修,4间为组织培养、灭菌等,1间为办公室(原楼上两间主任办公室搬下来改为一间),其余5间为化学分析、考种、样品初处理等。以上两项工作在1月内完成招标、议标,同时边建设施工、边试验利用,45天时具有展示效果。 三是大田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已落实30亩的试验展示田块,5月15日之前种子到位,5月25日左右种子播种,具体的田间管理由园区内的太湖水稻高科园负责。 四是水稻生物育种及产业园人员招聘工作:我们面试过的3位硕士生都另找工作了,现在希望你能够参加有关人才招聘会议或打招聘广告公开招聘一下,不然很难招到人员。两个大专生已基本落实签约,4月下旬可以进园开展工作。 五是项目工作基础条件建设:公司已购置自行车2辆,以备工作交通用,住宿条件将在近日内进一步完善,生活用品将进行必要的添置,办公条件将逐步完善。全职(兼职)科研人员将在下周起陆续进园工作。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60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14
/
115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