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网
ENGLISH
首页
基本概况
单位简介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
实验技术队伍
科研创新团队
首席创新团队
退休老师
招贤纳才
基地平台
试验基地
校设研究机构
校外合作基地
科学研究
学术进展
学术交流
成果转化
社会服务
科技特派员
农技推广
继续教育
对口支援
新闻动态
教科服务
人才培养
劳动教育
教学服务
科研服务
发展联络
国际交流
捐赠鸣谢
《新农村》
基本情况
首页资讯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交流合作
交叉平台
试验基地
成果展示
外设研究机构
首页
首页资讯
新闻动态
农推中心9位教师受聘担任湖州农民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结对专家导师
2012-03-22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3月20日,湖州农民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结对专家导师聘任仪式在紫金港校区农生环组团大楼C座学部会议室隆重举行。湖州农民学院院长、湖州市政协副主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沈琪芳、校农生环学部主任张国平、地方合作处处长张明方、农业试验站站长、湖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邬小撑、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鲁兴萌、副主任宋文坚等出席了聘任仪式。聘任仪式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鲁兴萌主任主持。 首先湖州农民学院办公室主任、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远程教育学院院长沈健介绍了农民大学生创业基地的情况及结对专家的工作职责,湖州农民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是由湖州市农办、湖州农民学院共同认定的农民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与创业培育基地,其经营主体必须是湖州农民学院的在校大学生。通过聘请结对专家导师的指导,促进农民大学生创业基地规模扩大、效益提升、管理规范、生产标准化等,并产生示范与辐射作用。结对专家导师的工作职责包括创业导向、政策咨询、项目指导、创业培训、学习帮助、基地建设等方面。 随后湖州农民学院院长、湖州市政协副主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沈琪芳宣读了聘任文件,并为专家导师发放聘书。农推中心教师汪炳良、贾惠娟、袁康培、汤一、马有智、王人民、严力蛟、石伟勇、徐海圣等9位教师被分别聘为湖州农民学院2010级、2011级共12个农民大学生创业基地的结对专家导师。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赴常熟参加农业科技成果洽谈会
2012-03-13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3月10日,江苏省常熟市迎来了第三届农业科技成果洽谈会,浙江大学作为受邀请的20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一,由校地方合作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派员参加。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宋文坚、科技成果推广办公室主任苏平、校地方合作处董伟敏、顾苗泉参加了本次洽谈会。 南京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农科院等单位也参加了本次洽谈会。本次农业科技成果洽谈会常熟市共组织了4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农业科技示范户参加,常熟市农业有关部门认真组织,精心准备,提出了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需求25项。我校结合常熟市农业实际,共展出最新农业科技成果18项,其中“利用农林废弃物开发育苗基质和栽培基质”、“鱼米之乡高效低碳型原生态营养米”、“鹅肉精深加工”等成果备受关注,达成了一定的合作意向。 洽谈会后还举行了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揭牌仪式。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蒋丹平副主任、江苏省科技厅李奇副厅长、江苏省农业委员会蔡恒副主任等参加了揭牌仪式。
湖州市畜禽产业联盟2012年第一次工作例会顺利召开
2012-03-12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湖州市畜禽产业联盟2012年第一次工作例会于3月8日上午在湖州白�洲酒店顺利召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教师叶均安、袁康培、余东游、陈有亮、施明华、马有智等作为畜禽产业联盟院校首席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出席会议的院校首席专家还有林嘉、卢立志、黄新,本地专家吴阿团、陆建良、沐建煜、王洪斌、屠炳江、俞晓晖、李金坤,湖州市畜牧局领导朱建友、裴兰顺等也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联盟组长叶均安教授主持。 会上本地专家组组长吴阿团通报了联盟2011年度工作情况;叶均安教授提出了2012年畜禽产业联盟队伍建设目标,并向联盟各位专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各县区本地专家分别提出了2012年的重点工作计划,并与院校专家进行了新的对接,各位院校首席专家也分别发表了对推进湖州畜禽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最后朱建友局长对畜禽产业联盟工作提出了要求:他在充分肯定2011年联盟工作成绩的基础上,要求畜禽产业联盟深入实际,充分发挥联盟在产业转型中的积极作用,突出重点、剖解难点、形成亮点,注重结合、联动推进“1+1+n”的新型农技推广模式的发展。本次会议为畜禽产业联盟2012年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了较好基础。
农推中心赴宁波镇海区、北仑区进行调研和项目对接
2012-02-29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月23日至24日,我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鲁兴萌教授、动物生产部部长叶均安教授及“新农村创新创业培训中心”汪明岳老师等一行,来到宁波镇海区和北仑区白峰镇进行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调研。 在宁波镇海区,镇海区委常委、纪委书记鲍娴萍、镇海区副区长杨小平出席了座谈会,对浙江大学开年之初就到基层为农村服务表示隆重感谢,并表示了与浙大深入合作的愿望和想法。宁波镇海区农办、农业局、农机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出席了座谈会与项目协商。鲁兴萌主任首先介绍了浙大服务“三农”的系列实践活动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基本情况,并且较详细地介绍了浙大与地方合作的湖州模式―“1+1+N”农推联盟。镇海区农业局陈恺局长介绍了镇海区农业、林业、水利、海洋渔业、畜牧业等概况,以及镇海区草莓、葡萄、蔬菜和水稻等产业的特色,并介绍了镇海承办全国兰花博览会的情况。座谈会上,鲁主任和叶教授针对镇海区农业发展和高效生态农业的项目建设发表了各自的想法,就如何开展镇海农业的整体发展工作提出了建议。在项目对接具体突破口的讨论中,双方认真听取了宁波镇海巨高兔业张刚追总经理的介绍,并共同探讨了对兔的毛、皮、血、肉、粪的综合开发和利用问题,双方就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达成了高度一致的意见。最后,农推中心与镇海区农业局就各类农业人才的培训、合作社人才的培育等培训项目达成了初步意向,另外探讨了畜牧业和种植业信息平台服务的合作问题。镇海区农业局领导希望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多多提供这样的机会,带领地方农业技术人员学习先进地方的做法,提升农业干部的水平,服务地方农业的发展。 在宁波北仑白峰镇,北仑区农办领导、白峰镇领导、相关农产品专业户参加了专家座谈与项目对接会。白峰镇周国程镇长介绍了白峰镇的区域概况,分管农业的童镇长介绍了白峰镇的农业情况。期间,白峰的桃子专业种植户、蘑菇养殖户作为农户代表与鲁主任和叶教授作了深入沟通。桃子专业种植户就桃子的品种、施肥问题、桃子的销售问题向专家请教,蘑菇养殖户专门就有机肥的比重,施肥方式、光照问题和专家作了探讨。白峰镇政府领导表示以后要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和专家对接,组织本镇人员去浙大专门参加新农村创新创业专题班学习。 此外,鲁主任一行还应邀参观了由我校校友创办的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纽康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集研究、生产和推广化学信息素技术和产品的民营企业。鲁主任对公司的产品做了充分肯定,提出了合作的意向与邀请。
关于召开中心全体教师会议的通知
2012-02-29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各位教师: 农推中心决定于2012年3月5日下午召开全体教师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会议时间:3月5日下午13:30开始 2. 会议地点:农生环组团A座E113 3.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请全体与会人员安排好工作,准时出席勿误。无特殊情况请不要请假。 综合办公室2012年2月29日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助力泰顺养蜂业发展
2012-02-29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2年2月22-24日,为了扶持泰顺的养蜂产业,浙江大学农业推广中心派驻泰顺县省科技特派员汪自强教授邀请了浙江省蜂业协会副理事长和秘书长、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苏松坤教授赴泰顺县指导养蜂工作。泰顺县地处浙闽交界山区,为全省第一生态县,生态条件好,但经济欠发达,发展养蜂产业尤其是养殖中华蜂有较大的优势和发展前途。养蜂专家考察了司前镇峰门办事处严庄村等村的中华蜂养殖情况,进行了技术指导,解答了蜂农的提问,达成了合作意向,同时初步商定由浙江大学的专家对蜂农进行一次专题培训以提升泰顺养蜂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这次活动,得到了泰顺县科技局和当地蜂农的好评。(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汪自强)
关于做好2011年公益性工作总结的通知
2012-02-22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各位老师: 根据中心统计需要,请把您参与的2011年公益性工作(包括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中心内部“三办四部”、地方挂职、参与团队技术推广等工作)整理成文字材料,由您从事公益性工作所在地相关单位填写核实意见后,于2月29日(下周三)下班前将纸质版送至紫金港校区农生环大楼C1218或电子版发送nytg@zju.edu.cn。如您参与的公益性工作被所在地方考评为优秀的,亦请一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以便统计。农推中心综合办公室2012.2.22
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工作年会顺利召开
2012-01-19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2年1月18日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工作年会在湖州天煌大酒店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2011年度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了2012年度工作。会议由湖州市副市长杨建新主持,湖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金建新,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主任张国平教授、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鲁兴萌教授、湖州市农业局局长杨建明等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理事会全体成员,市级十大主导产业联盟高校院所专家组组长、本地农技推广专家组组长,及市财政局、科技局、林业局和县区农业(林)局分管领导等。 会上,浙江大学湖州市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袁康培总结了2011年度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主要工作,在完善组织架构、产业调研、农技培训、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创建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与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的了明显成效。浙江大学汪炳良教授、徐海圣副教授、龚淑英教授、胡伟民副教授、叶均安教授、鲁兴萌教授、苏平副教授分别代表蔬菜、水产、茶叶、粮油、畜禽、蚕桑、水果等产业联盟汇报了各个产业联盟2011年的工作成绩及2012年度工作打算。 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湖州市农业局局长杨建明宣读了2011年度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考评结果,经联盟理事会考核,蔬菜、水产、茶叶等三个产业联盟高校院所专家组考核为优秀,蔬菜、水产、茶叶等三个产业联盟本地农技专家组考核为优秀。 张国平主任发表了讲话,他表示,此次会议不仅是产学研联盟的总结会、表彰会,也是新一年工作的动员会,产学研联盟得到中央、省委的高度重视,“1+1+N”农推模式得到全方位的关注,并推动了湖州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高。他对过去一年来湖州市委、市政府及湖州市相关部门对产学研联盟工作的支持及高度重视及专家们的工作表示感谢,2012年要着重要做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联盟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推动湖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金建新书记在会上指出,2011年是农推联盟建立已来全面完整运行的一年,每个产业联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真正做到了形式上全省首创、成效上引领全省。金建新书记要求各个产业联盟要认真总结经验,要创新实干,在联盟的工作实效上下足功夫,要巩固扩大联盟成果,形成全国品牌;牢记使命,掌握科技需求,加大科技供应,为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明确目标,要加大新良种研发、注重新技术引进、重视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注重新农民培育提升、完善联盟新机制等;首席专家、农技小组、管理部门要尽心尽责,合力营造联盟建设的社会氛围,为湖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多做贡献。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举行全体教师大会
2012-01-1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2年1月9日下午,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紫金港校区农生环大楼C102报告厅举行2012年首次全体教师大会。农推中心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全体教职工50余人出席了会议。大会由中心副主任袁康培主持。 首先中心副主任宋文坚向与会的老师们作2011年工作总结报告,宋文坚副主任在报告中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继续健全完善内部管理,以农技推广联盟和农业技术培训工作为核心,不断提升学校社会服务示范效应和社会声誉,取得良好成效。在内部管理方面,根据中心工作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完成“三个管理机构和四个业务管理部门”的组建和负责人选拔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农业技术推广岗位(I类)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9项,实行中心办公会议例会制,建立农推中心教师“农民信箱”,初步形成中心决策与管理机制,中心网页已基本完成,中心重点新闻、重要通知、中心办公会议纪要等均上网公布,基本上实现中心事务公开,顺利完成了教师岗位聘任与职称晋升工作,有2位教师晋升为农业推广研究员,1位教师晋升为农业推广副研究员;在对外服务方面,聚焦湖州,探索农推新模式,“1+1+N”农推模式在湖州全面推行并初显成效,浙江大学湖州市十大主导产业联盟顺利组建并有效开展工作,农民学院工作有序推进;立足浙江,倾情服务三农,以各地分中心为依托,推动当地主导农业或特色农业发展,以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为全省欠发达乡镇发展尽心尽力,2011年有5人被推荐为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同时依靠中心在各地的挂职干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科研合作方面,中心与嘉兴市农林局、秀洲农林局、玉环县人民政府、锡山区人民政府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2011年锡山区合作项目“水稻生物育种及产业园建设”项目正式批准启动。该项目总经费4340万元,其中无锡市科技局拨款1000万元。项目的启动和实施,标志着区校合作共建“生物农业”项目进入实质运作阶段。在农业技术培训方面,以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为依托,认真组织完成农业部和省农业厅下达的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县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工作, 2011年先后举办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班10余期,开设了粮油、蔬菜、瓜果、茶叶、食用菌、茶叶、畜牧、中草药等专业培训班,全省27个农技推广示范县527人参加了培训,反应良好。在完成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任务的基础上, 2011年承办了杭州市农办委托的“创意农业”培训班,为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思路,全年培训经费125万元。另外在展示交流方面,成功组织参加了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陕西杨凌农业高科技博览会(教育部组团)、中国稻米博览会及各地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扩大了学校影响力,展示了学校农业科技成果。 随后,生物种业部、植物生产部、动物生产部和生态环境工程与规划部及培训办公室、科技成果推广办公室、综合办公室负责人分别作了2011年工作总结报告。与会人员对“三办四部”进行了民意考核测定与公益性管理岗位人选推荐工作。接着,对中心2011年度农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鲁兴萌主任宣读了表彰文件,中心领导班子给先进工作者们颁发了证书。 最后,鲁兴萌主任做了《凝心聚力,共创农业技术推广新天地》报告。愿农推中心在新的一年能取得更辉煌的成就,祝农推中心全体教职工新年快乐,幸福安康。会后,全体教师参加了聚餐,中心领导向来宾及各位老师们敬酒,共贺新年。老师们也相互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现场气氛温馨而感人。各部主任做年度工作报告各办公室主任做年度工作报告中心领导给2011年度先进工作者颁奖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领导班子届中考核述职述廉和民主测评会议顺利召开
2012-01-1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2年1月9日下午13:30,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领导班子届中考核述职述廉报告会在紫金港校区农生环大楼C102报告厅举行。学校考察成员王庆文、王建军老师,农推中心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中心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各部、办公室负责人,中心先进工作者等共2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宋文坚主持,汪自强、黄凌霞担任会议的测评工作人员。 会议首先听取了中心主任鲁兴萌代表中心领导班子作的述职述廉报告,鲁主任在报告中指出,自2010年农推中心成立一年多来,中心领导班子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教师,紧紧围绕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目标,抓好组织制度建设,加强民主化管理和科学发展,积极探索和实践高校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新模式,为农业现代化人才支撑提供基础服务。报告从农推中心基本情况、2011年主要工作和责任目标等方面全面总结了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并提出了今后中心将要开展的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随后,中心主任鲁兴萌、副主任宋文坚、袁康培分别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作了个人述职述廉报告。 最后与会人员对中心领导班子及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测评。
中心主任到《新农村》杂志社调研
2012-01-1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为更好促进和推动《新农村》杂志社的发展,2012年1月12日上午,中心主任鲁兴萌、副主任宋文坚到华家池校区《新农村》杂志社调研,《新农村》杂志社全体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新农村》杂志社创刊于1983年,几经风雨,现已成为一本传播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培养新人才、建设新农村的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为更好地发挥《新农村》杂志在宣传我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窗口作用,提高杂志的办刊水平,2011年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决定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对《新农村》杂志社的管理。 座谈会上,鲁兴萌主任指出,《新农村》杂志社进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管理,我们对办好《新农村》杂志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背景,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在杂志专业水平、发行量等方面肯定会有提升。随后鲁主任就杂志编辑、发行等工作如何运作,杂志内容把关、财务运作方面的规章制度,校内外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与大家一起讨论了下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宋文坚副主任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教师如何支持、推动《新农村》杂志社的工作作了通报说明。整个座谈会在热烈祥和的氛围中完成。 通过本次调研座谈,加深了中心对杂志社的了解,明确了杂志社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中的瓶颈,为进一步办好《新农村》杂志奠定了基础。
中心主任赴无锡锡山商谈新年合作计划
2012-01-1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与锡山区“生物农业”研发合作平台和项目建设,新年伊始,中心主任鲁兴萌、副主任宋文坚、“水稻生物育种及产业园建设”项目主要负责人舒庆尧教授、崔海瑞教授、傅俊杰副教授等一行5人于2012年1月4日赴无锡锡山区商谈新年合作计划,受到无锡市锡山区农林局张锦标副局长的热情接待,锡山区科技局成果处负责人、江苏武进农科所参与项目建设的有关人员也出席了新年合作座谈会。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于2010年签订“生物农业”合作协议,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校方具体执行单位,与锡山区现代农业开发试验区管委会积极沟通联络,组织申报无锡市政产学研合作重大创新载体项目,2010年12月“水稻生物育种及产业园建设”项目获立项资助,总经费4000万元。2011年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精心组织与项目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在无锡当地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完成了基础设施、实验室和人才队伍建设,并进行了9个水稻新品系的田间鉴定与种植示范,其中优质稻米新品系紫兴101表现优秀,取得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座谈会上,双方对取得的成效与进展均表示满意,并就新年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商讨。最后中心主任鲁兴萌对锡山区合作提出了两点建议并达成一致认识:一是在现有合作项目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尽快考虑产业化开发问题,以确保合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双方加强沟通,凝练新的合作项目,争取尽快启动新一轮的合作项目,让浙江大学更多的专家教授和高水平的农业科技成果落户锡山,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稻猪蝇鱼”低碳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深受农民欢迎
2011-12-26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稻猪蝇鱼” 低碳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开发是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驻永嘉县科技特派员叶明儿主持开发的省科技扶贫项目。叶明儿老师在 “传统稻鱼共生” 模式基础上,结合多年推广经验,将猪粪养殖蝇蛆技术与传统稻田养殖鱼相结合,在永嘉县界坑乡盛山村建立了新型的“稻田养鱼,稻谷喂猪,猪粪养殖蝇蛆,蝇蛆喂鱼,鱼粪肥稻”的山区低碳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试验示范表明:“稻猪蝇鱼”低碳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与纯种植水稻相比,稻谷亩产量和产值增加7.1%,亩总产值增加500.4%。与一般农户常规稻田养鱼相比,稻谷亩产量和产值增加6.6%,亩鱼产量产量提高86%,田鱼每斤售价提高10元以上,亩产值增加4275元。同时,吃蝇蛆长大的田鱼,与农民喂吃稻谷、剩饭等长大田鱼相比,肉质致密,烹饪后特别香,品质得到显著提高。“稻猪蝇鱼”低碳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稻田不施农药、化肥,不仅降低了种稻、养鱼的生产成本,而且解决了山区农民家庭养猪的猪粪污染,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农业的面源污染,对保护楠溪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稻猪蝇鱼”低碳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永嘉县界坑乡推广面积已达到200多亩,该模式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温州都市报、永嘉新闻媒体、新浪网、温州新闻网、青年创业网等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实践表明,发展“稻猪蝇鱼”低碳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生产者质量意识、保障稻鱼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管理措施,是减少面源污染、推进农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有力保障,也是欠发达乡镇农民脱贫奔小康的见效较快的好项目。 (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叶明儿)
关于申请承担《新农村》有关工作的通知
2011-12-13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各位教师: 《新农村》以浙江省为主要服务地域,是一本宣传党的“三农”政策、积极推广农业技术的优秀刊物,受到了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的欢迎,在同行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浙江大学在新农村建设中赢得了良好声誉,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为加强《新农村》杂志社的建设,进一步办好刊物,强化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农技推广中的辐射能力和影响,根据学部的指示和要求,决定增加《新农村》杂志社编辑部的力量,增加副主编和责任编辑各3名(具体要求和职责如下),请热爱《新农村》、有能力和条件的教师积极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12月19日),农推中心将根据《新农村》发展的需要和报名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人选。 一、副主编 1、基本条件 ①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新闻出版总社的规定和学校及《新农村》杂志社的有关制度和章程; ② 热爱《新农村》杂志; ③ 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④ 能自觉学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努力钻研新闻杂志编辑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⑤ 具有编辑工作的经历或良好的文字处理能力。 2、主要工作内容 ① 处理主编委托的工作,对主编负责。根据稿源情况和责任编辑意见,提出组稿计划,经主编和社长同意后实施。 ② 对责任刊(期)组织统校、核查、编辑活动,安排排版并对质量和进度负责。 ③ 按时分、收、送进入排校的稿件,一般三周内完成终校。每校收回校样后,应通览一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④ 独立完成稿件的初审、送审(函审)、退修、编辑加工、图表处理、校对、互校,检查所编稿件的各个环节,参加相关刊物的交流和发行。 ⑤ 进行计算机编排修改,做好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定期更新所负责刊(期)的网页内容。 ⑥ 收集并及时研究处理作者、读者的意见和反馈信息,索要课题获奖证书和效益证明材料等。 ⑦ 认真学习和研究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和农业技术推广新动态,及时发布编辑出版信息,提出选题和组稿设想。 ⑧ 努力学习编辑业务和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编辑水平、相关专业水平和外文水平。 二、责任编辑 1、基本条件 ①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新闻出版总社的规定和学校及《新农村》杂志社的有关制度和章程; ② 热爱《新农村》杂志; ③ 具有硕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有一定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经验; ④ 能自觉学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努力钻研新闻杂志编辑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⑤ 具有编辑工作的经历或良好的文字处理能力。 2、主要工作内容 ① 组稿工作。根据作者投稿时间和编辑部的安排,提出自己分工栏目的组稿计划及约稿意向,经主编同意后实施。组稿计划和约稿意向要兼顾校内外两个渠道,重点组约专家学者的优质稿件,并在组约稿件过程中逐步建立作者群体和网络。 ② 审稿工作。按照分工完成稿件的初审工作。审稿要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和本刊特点及学术规范,对稿件提出准确具体的审鉴意见,认真填写编辑流程工作单中编辑加工意见,按规定提交主编终审。 ③ 改稿工作。编辑对终审通过的稿件,需进行必要的文字修改和技术加工。稿件修改加工要尊重原作,遵循规范,防止草率从事。 ④ 校稿工作。按照本刊编校合一的工作制度承担一定的校对任务。校对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确保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三,并及时处理稿件中存在的其它问题。 ⑤ 编稿工作。根据编辑部的统一安排,具体运作每期的编排校等事项,协助主编解决编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承担主编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⑥ 进行计算机编排修改,做好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对所编刊网页更新提出可行性建议。 ⑦ 参加相关刊物的印刷、发行、订阅和交流工作。 ⑧ 努力学习编辑业务和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编辑水平、相关专业水平和外文水平。 报名地址:紫金港校区农生环大楼C1218农推中心办公室 报名电话:0571-88982005 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1年12月13日附件:《新农村》杂志编辑工作申请表.doc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61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13
/
116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