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公网
    • ENGLISH
  • 首页
  • 基本概况
    单位简介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 实验技术队伍 科研创新团队 首席创新团队 退休老师 招贤纳才
  • 基地平台
    试验基地 校设研究机构 校外合作基地
  • 科学研究
    学术进展 学术交流 成果转化
  • 社会服务
    科技特派员 农技推广 继续教育 对口支援 新闻动态
  • 教科服务
    人才培养 劳动教育 教学服务 科研服务
  • 发展联络
    国际交流 捐赠鸣谢
  • 《新农村》
    基本情况

首页资讯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 交流合作
  • 交叉平台
  • 试验基地
  • 成果展示
  • 外设研究机构
  1. 首页  首页资讯  新闻动态
  • 生物种业与植物生产部召开2016年第一次工作会议 2016-03-28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3月25日,生物种业与植物生产部在紫金港农生环组团A218会议室召开2016年度第一次工作会议,部门13名教师、1名博士后参会。会议由部门主任汪炳良教授主持,中心副主任袁康培副教授到会指导。会议首先对部门2016年度工作计划进行通报和讨论,对中心教师合作指导博士后的新要求进行解读;其次,根据中心办公例会的布置,就2016年新进教师的岗位设置进行了交流,并安排部署2016年“年度五星”推荐工作,许多教师就2016年以来的工作亮点及近期计划开展有特色、有亮点的工作进行了介绍。汪炳良还就2015年各位教师工作总结与2016年工作计划、信息报道及农民信息的科学使用进行了提醒,希望每位教师能够制定个人事业发展规划,使工作目标更加明确。最后,中心副主任袁康培发表讲话,他认为生物种业与植物生产部工作有序推进,成绩突出,成效明显,希望加强老师间的合作及宣传工作。(汪炳良)
  • 中心教师赴柯城指导柑桔春季管理工作 2016-03-27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3月24日,为落实沟溪乡水果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相关工作,中心教师屠振力赴柯城区沟溪乡开展柑桔春季管理工作。屠老师与乡分管领导围绕如何开展柑桔产业转型升级、落实生态循环果园建设,进一步提高果园的生产效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还到基地对柑桔新品种“春香”的春季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进行了技术指导。(屠振力)
  • 泰顺县科技局来校对接科技特派员工作 2016-03-27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3月23日,泰顺县科技局来校对接科技特派员工作。泰顺县科技局局长曾顶满、副局长夏克英等,校地方合作处处长夏标泉、科教兴农办主任余勇刚,农推中心副主任袁康培,浙大派驻泰顺县科技特派员尹兆正、马有智、汪自强、黄志根等参会。会上,各科技特派员介绍了工作开展情况,帮扶对接企业引进了贵妃鸡、京粉蛋鸡等优质鸡新品种2个,建立了养殖示范基地2个、中华蜂种蜂场1个,有效提升了泰顺县标准化养殖水平。曾顶满充分肯定了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成效,针对当地猕猴桃滞销等问题,提出了后续加工产业发展需求,以有效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同时希望通过农推中心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袁康培表示农推中心将按照浙江省科技厅及学校要求,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联合校内有关专家做好科技扶贫工作,促进泰顺经济和社会发展。夏标泉处长鼓励科技特派员发挥自身技术和浙大团队优势,加快成果转化,积极开展科技咨询与培训等工作,帮助企业申报实施科技扶贫项目,打造地方产业品牌。(尹玉凤)
  • 中心教师赴三门县指导水果防寒防冻工作 2016-03-26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近日,连续低温引起三门县部分水果品种发生冻害,中心教师刘永立多次奔赴该地指导大棚东方蜜瓜、健香柚等防寒防冻工作。通过实地调查,及时指导合作社揭开地膜进行大棚东方蜜瓜的防冻工作;利用高接或地下部新发枝等方式对健香柚进行嫁接修复。(刘永立) 
  • 浙江大学湖州蔬菜联盟举办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培训 2016-03-2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为了充分发挥设施蔬菜生产优势,进一步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水平,3月24日,浙江大学湖州市蔬菜产业联盟与湖州农作站联合组织召开了湖州市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培训会议,各县区(经)作站、蔬菜园区技术人员和种菜大户等共7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会议邀请了浙江省农科院何圣米研究员作“设施蔬菜生产技术”专题讲座。何老师结合生产实践,从原理上分析了设施小气候环境与露地的差异,讲解了大棚内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成份、土壤环境的变化特点和科学的调控措施,指出设施蔬菜栽培中常出现的错误生产习惯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通过此次培训,对提高湖州市设施蔬菜的生产管理水平和提升抗灾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对进一步保障湖州地区的蔬菜供应和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产生积极的影响。(叶红霞)
  • 中心教师赴仙居指导杨梅春季管理工作 2016-03-24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3月17-18日,为深化杨梅产业绿色改革,助力杨梅特色小镇建设,中心教师楼兵干和苏珍珠应仙居县步路乡党委政府邀请,赴仙居开展仙梅产业转型升级相关工作,与步路乡领导班子围绕如何强化仙居杨梅质量安全,凸显杨梅基地多元化与层次化,如何以点带面推进全县杨梅产业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同时,还到西炉和南溪杨梅专业合作社对杨梅标准化管理、病虫害诊断与绿色无公害防控等进行技术指导。(苏珍珠)
  • 2016年浙江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项目启动 2016-03-24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日前,浙江省农业厅下达了2016年浙江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任务,表明今年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顺利启动。根据农业厅科教处工作安排, 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6年计划培训1005人,培训人数大致与去年持平。培训内容涉及团队首席专家综合班、粮油班、茶叶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班、智慧农业及智能装备技术培训班、农业信息化培训班、农经管理班及综合班等8个专业,计划11月底前完成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中心培训办)
  • 全球首个农业文化遗产院士工作站将落户湖州 2016-03-18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3月13-15日,中心教师叶明儿与湖州市农业局、南浔区农林局领导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指导委员会主席李文华商量成立农业文化遗产院士工作站事宜,并达成合作。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5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当年我省青田县“传统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首批5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叶明儿团队承担了“青田传统稻鱼共生系统”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任务,并将高效稻鱼共生技术引入我校第二故乡湄潭县,为农民增收脱贫奔小康发挥了显著效益。2013年起,叶明儿团队又主持承担了“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申报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目前,“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已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向联合国粮农组织递交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全球首个农业文化遗产院士工作站将落户于南浔区和孚镇荻港鱼庄。工作站将按照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要求,以“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保护与发展研究”为切入点,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打造成一个集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及职能管理部门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方面协同创新的研究平台,推动观光休闲农业和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及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叶明儿)
  •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召开2016年度新学期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 2016-03-1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3月14日下午,中心在紫金港校区农生环大楼召开新学期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中心主任鲁兴萌、副主任宋文坚、袁康培及中心60余位教师出席了会议。大会由中心副主任宋文坚主持。首先,鲁兴萌主任以《深化改革促转型,统筹协调稳发展》为题,以“服务‘三农’(社会),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从第八次岗位聘任结果分析、考核办法修订等几个方面做了重要报告,他强调,中心需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管理的高效性和科学性;继续深化与推广“1+1+N”模式;将基地与重大成果支持与沿边战略有机的结合;做好学科-研发-推广队伍体系构建及管理;做好项目实施和智力资源利用中的“泛浙大”与制度衔接等。随后,宋文坚副主任传达了校2016年工作会议及校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并从人事、宣传、研究生教育等方面介绍了近期的重点工作。中心副主任袁康培也对近期工作进行了补充。(谢怡凡) 
  • 浙江大学-宁海县粮食产业提升培训班在我中心举办 2016-03-1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3月9-11日,农推中心在华家池校区举办浙江大学-宁海县粮食产业提升培训,来自宁海县农业局、乡镇干部及种植大户48人参训。培训会上,浙江大学农学院陈进红副教授作“水稻高产及栽培技术”报告,针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演变趋势及精确定量栽培进行讲解;中心胡东维研究员作“水稻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授课,重点介绍稻曲病和基腐病发生与防治技术;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吴早贵农艺师作“农作制度创新理论与实例分析”授课,对我省农作制度历史变革、改革总体思路等进行了解读,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了我省农作制度创新发展历程。课后,还组织学员到我院试验示范基地湖州紫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羊种场和吴兴金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棚蔬菜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李虹辉) 
  • 浙大湖州茶叶联盟培训新型茶农 2016-03-14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3月9日,浙江大学湖州茶叶联盟召开了2016年度第一次工作例会,并对全市各县区相关茶叶技术人员、茶叶企业等60余人开展《茶产业发展情况》专题培训。会上,总结了2015年茶叶市场变化及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讨论落实2016年茶叶联盟工作计划。2016年联盟将围绕主要工作职责及量化指标,在队伍建设、项目实施、主体培训、成果转化、技术指导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工作,尤其将继续开展茶叶产业供给侧改革、茶叶全产业链建设、茶叶特色强镇建设等有成效、有特色、有创新的亮点工作,充分发挥联盟优势和作用,为湖州茶产业做贡献。培训会上,浙江省农业厅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研究员作“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指导意见解读与重点工作”报告,全面解读了《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提升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浙江省茶产业“十三五”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任务。联盟首席专家龚淑英教授作“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报告,重点对茶产业供给侧改革进行了专题授课。(范方媛) 
  • 陈再鸣赴云南景东县进行菌业扶贫 2016-02-26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月17-22日,中心陈再鸣副教授随浙江大学专家团奔赴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开展6天调研、考察和帮扶工作。景东期间,陈再鸣深入浙江大学精准扶贫点大朝山东镇彭家村开展科技服务,帮助发展茯苓、灵芝等食药用菌;了解花山镇营盘村浙江招商企业灵芝基地生产情况,还到哀牢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菌监测站,对野生菌森林功能促进实验区进行选点,并向“浙江大学-景东野生菌资源保护联合实验室”赠送了一批仪器、药品和耗材。21日,参加了浙江大学专家团赴景东考察座谈会,就景东野生菌产业规划与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陈再鸣副教授2013年5月被聘为景东彝族自治县食用菌资源开发首席专家。三年来,首席专家团队30多人次深入景东县乡镇、企业、合作社和农户,进行实地调研,对景东野生菌资源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发展建议,创新野生菌资源利用新模式。目前,已建立了“景东野生菌资源研发中心”、“浙江大学景东野生菌资源开发首席专家工作室”和“浙江大学景东哀牢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菌监测站”,与景东自然保护局共建“浙江大学-景东野生菌种质资源保护联合实验室”,培养3名景东本土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发展本土食药用菌合作社2个,引进浙江企业到景东建立食药用菌基地2个。在陈再鸣帮扶指导下,《野生菌资源生态保护与森林功能促进项目》获教育部2015年“滇西边境片区精准扶贫典型落地项目”奖励。(陈再鸣)
  • 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2015年度考核评审会顺利召开 2016-02-02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1月28日下午,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2015年度考核评审会在紫金港校区举行。浙大湖州市南太湖农推中心、湖州新农办、联盟各高校院所、本地农技专家组长等参加。各联盟专家组组长根据《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专家组工作目标考核办法(2015年修改版)》要求,分别进行了年度工作总结及2016年度重点工作部署。来自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平、副院长兼农推中心主任鲁兴萌,地方合作处处长夏标泉,湖州市新农办副主任姚红健等8名评审专家对各联盟工作进行了质询和讨论,形成评审意见并评选出2015年度优秀产业联盟建议名单。张国平在会上肯定了各联盟专家对湖州农业产业升级、政府决策、农业增产增收及浙江大学涉农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作出的贡献,希望在市校合作10周年之际,重点关注联盟标志性成果培育、重点农业技术、农技推广模式等。(曾建露)
  • 常务副院长张国平带队赴黑龙江落实农业科技合作工作 2016-01-30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1月24-26日,我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平、副院长兼农推中心主任鲁兴萌带领我校栽培、育种、植保等专家一行6人赴黑龙江省农科院,就双方农业科技合作具体工作进行落实。24日下午,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李文华会见了张国平一行,并就深化双方合作战略框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李文华指出黑龙江省农科院与浙江大学的合作要站在战略高度思考我国的“三农问题”,尤其是将浙江大学优秀科技成果通过与农科院合作创新转化为服务“三农”的优秀成果,双方合作要落到实处,建立双赢的长效机制。张国平介绍了浙江大学在“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指出浙江大学和黑龙江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要紧紧抓住去年双方达成合作协议的机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友好协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推动双方科技研发与成果有效转化。25至26日,我院专家与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所各研究室进行了工作对接,规划了今年各项目实施和试验推广工作,并前往大庆成果集成示范与推广基地进行了现场调研,就基层农户关心的农业技术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熊义勤)我院专家与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所进行项目对接我院专家对粮食种植大户进行农技指导张国平常务副院长带队对合作基地示范成果进行调研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609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69/115 跳转到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农科创大楼
电话:0571-88982767 0571-88981152
传真:0571-88982767
Email:xnc@zju.edu.cn

浙大新农院公众号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旧版)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含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旧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科技厅 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4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含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 技术支持 :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