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网
ENGLISH
首页
基本概况
单位简介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
实验技术队伍
科研创新团队
首席创新团队
退休老师
招贤纳才
基地平台
试验基地
校设研究机构
校外合作基地
科学研究
学术进展
学术交流
成果转化
社会服务
科技特派员
农技推广
继续教育
对口支援
新闻动态
教科服务
人才培养
劳动教育
教学服务
科研服务
发展联络
国际交流
捐赠鸣谢
《新农村》
基本情况
首页资讯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交流合作
交叉平台
试验基地
成果展示
外设研究机构
首页
首页资讯
新闻动态
中心三个科技项目在浙江省(湖州)―中科院政产学研合作大会上成功签约
2012-05-24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由中科院院地合作局、浙江省科技厅、中科院上海分院、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浙江省(湖州)―中科院政产学研合作大会暨签约仪式于2012年5月16日在湖州举行,其中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专场对接会是由浙江大学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和中科院湖州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共同承办。 在对接会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有3个科技项目与湖州方企业成功签约,分别为徐礼根副教授与浙江艺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珍稀茶花品种引进培育与系列茶花产品研发”、徐海圣副教授与南浔联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中华鳖钢架透光大棚生态苗种培育综合技术”、朱祥瑞副教授与安吉县超龙蚕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营养型桑椹酒酿制技术”。 (浙江大学农推中心 徐礼根)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矿山绿色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2012-05-24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浙江全省现有总共近3000家矿山, 其中露天开采建筑石料类矿山占了绝大多数。传统的矿产资源“先开发后治理”模式表现为粗放式的资源开发易导致资源浪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矿产开发带来的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矿业产业的发展。如何做到既保障供给,又保护环境?实行绿色开采、建设绿色矿山,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唯一正确的选择。 为此,我省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省、市、县三级绿色矿山创建活动,继而国土资源部也开展了国家级绿色矿山的建设活动。然而如何开展绿色开采、建设绿色矿山还有许多关键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同时需要技术示范和推广。 由湖州鹿山坞矿业有限公司、浙江地勘矿业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矿山绿色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于2012年5月8日通过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系统集成了矿山安全生产、矿山清洁生产、定向型高附加值专用石料开发、矿山开采废弃物综合利用、矿山复垦与生态修复等绿色矿山建设关键技术;将工业制造集散控制系统技术引入到石料开采加工生产,并引入“细粒石砂高效回收和生产用水实时闭路循环使用系统”,实现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提出了《绿色矿山(露天开采建筑石料类)建设技术导则》,并被湖州市矿协采用在全市推广;项目已建成了2个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基地;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 ,发表论文9篇;项目产品经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检测站、上海市建筑材料及构件质量监督检验站等单位检测,所测指标达到项目合同书要求;项目经湖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监测,粉尘、废水以及噪音均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验收组认为该项目已完成项目合同书规定的主要任务和技术经济指标,同意通过验收,建议推广应用。 绿色矿山是指以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和促进矿地和谐为主要目标,以资源利用高效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基本要求,将绿色矿业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矿山。本项目的实施和成果的推广对目前国家和省市县正在倡导和开展的同类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与促进作用。 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教授徐礼根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和矿山复垦与生态修复子项目负责人参与了上述工作。 (浙江大学农推中心 徐礼根)
中心教师受邀参加"浙江?南浔首届辑里湖丝文化节"
2012-05-17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5月15日上午,"浙江?南浔首届辑里湖丝文化节"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辑里村开幕,农推中心朱祥瑞老师和黄凌霞老师受邀参加。文化节以"体验桑蚕文化 保护辑里湖丝"为主题,开幕式上不仅安排了精彩的民俗表演,还推出了采摘桑果、品桑叶茶、吃桑叶菜等一系列体验活动。 辑里湖丝是中国丝绸的精品,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市场的冲击,辑里湖丝也日渐衰弱,为了更好地保护辑里湖丝,南浔区委、区政府特意举办此次辑里湖丝文化节,让各地游客体验桑蚕文化,扩大辑里湖丝的品牌影响力。 在下午举行的"关于挖掘、传承和弘扬辑里湖丝文化"为主题的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就进一步推广辑里湖丝品牌,提升影响力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农推中心的两位老师也从文化保护和促进生产等多方面发表了相关意见,并与其他专家进行了交流。 (浙江大学农推中心 黄凌霞)
浙江大学湖州市蔬菜产业联盟举办蔬菜病虫害防控研讨会
2012-05-16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为了推广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控技术,持续提高蔬菜质量水平,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蔬菜产业联盟根据年度培训计划,于5月15日在湖州市吉山大酒店组织召开“湖州市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控研讨会”,会议就湖州市蔬菜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如何采用无公害的技术措施防控蔬菜病虫害,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等内容展开交流和讨论,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楼兵干研究员就“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与防治”作了专题讲课,发放技术资料100余份。市农业技术部门和县区农业技术部门分管蔬菜的技术业务干部,重点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蔬菜技术干部,全市蔬菜产业园和蔬菜精品园的技术员,以及蔬菜种植大户共1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技术人员都认真地听课,大部分来自基层的年轻技术员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许多参会人员就有关蔬菜病虫害与农药安全使用等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提问,楼兵干研究员均一一作了解答。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楼兵干 供稿)
蚕桑联盟健全组织结构,扩大服务范围
2012-05-08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1年成立的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蚕桑产业联盟,经过一年的运作,根据湖州蚕桑产业特点与实际,逐步健全、完善在农业技术推广领域开展1个科学家(浙大或其他高校或研究院所)与1个地方专家,在某个蚕业领域的若干蚕业专业合作社或相关企业、农户开展科学试验、示范与技术服务的“1+1+N”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增加服务对象,扩大服务范围。一是调整首席专家结构,充实新兴产业蚕桑综合开发及蚕业经济方面的专家,首席专家由原来的9位增加到10位;二是扩大本地农技推广专家组成员,重点充实了乡镇农技人员进入市级产业联盟。目前加盟的地方专家人员有原来的10位增加到33位,在新增加的23位地方专家中乡镇技术人员占了11位;三是扩大服务范围,加盟的“N”由原来的29家(户),扩大到目前的84家(户),其中规模大户或科技示范户60户、专业合作社18家,相关企业6家。 (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蚕桑产业联盟 吴怀民)
"无公害南方型哈密瓜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通过专家组审定
2012-05-02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2年4月27日,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湖州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由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汪炳良教授和吴兴区农林发展局施星仁副站长共同起草的“无公害南方型哈密瓜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进行审定。专家组听取了标准起草人对标准起草的说明,并对该地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逐条审议,认为该地方标准是我省制订的首个南方型哈密瓜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制订对规范湖州市南方型哈密瓜栽培技术、加快湖州市南方型哈密瓜产业的发展、提升湖州市南方型哈密瓜的生产水平具有深远意义,对全省南方型哈密瓜生产也必将起到引领作用。审定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该标准的审定。南方型哈密瓜是近几年我省湖州、嘉兴、台州等地发展起来的高档礼品甜瓜。本地哈密瓜的成功栽培改变了原来哈密瓜只能从新疆运进来的传统历史,使广大居民能够吃到本地生产的新鲜哈密瓜,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由于南方型哈密瓜的栽培与洋香瓜等厚皮甜瓜栽培存在较大差异、许多瓜农对南方型哈密瓜栽培技术特点掌握不够,在生产上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提升我省南方型哈密瓜产业水平,针对我省目前缺乏无公害南方型哈密瓜生产技术规程的实际,在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大力支持下,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蔬菜产业联盟领衔专家汪炳良教授以及地方专家施星仁农艺师在经过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共同起草了“无公害南方型哈密瓜生产技术规程”。据了解,“无公害南方型哈密瓜生产技术规程”将由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湖州市农业地方标准规范发布,并将作为浙江省地方标准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浙江大学-湖州市水果产业联盟工作会议在湖召开
2012-04-24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为了加快水果产业联盟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提升湖州精品果业的发展,更好地贯彻与落实全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工作会议精神,2012年浙江大学-湖州市水果产业联盟工作座谈会议于4月19日在吴兴区移沿山庄举行。联盟首席专家组与本地专家组团队成员、全市生产主体与大户代表及农推联盟有关领导等五十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市经作站站长钱文春高级农艺师主持。各县区本地专家首先交流了上年水果产业生产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年产业发展设想。本地专家组组长殷益明高级农艺师向与会专家与主体介绍了我市2011年水果生产概况、生产特点、联盟工作情况、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及今年我市水果产业工作目标。联盟首席专家组组长苏平副教授传达了今年3月湖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盟会议的精神,对今年水果产业联盟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对如何用好水果产业联盟这个平台提出了自己精湛独到的见解。随后,专家与生产主体与大户代表进行了热烈地互动交流。国家梨产业岗位科学家滕元文教授提出了产业要多样化发展、栽培模式要变革、新品种带动新产业发展等想法;贾惠娟教授就精品葡萄评比、新品种引进、系列化培训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叶明儿副教授提出了以文化促产业、技术管理创新、以产业综合体推进产业升级等新观念。吴兴金农之星、安吉贝莱特蓝莓公司、长兴城山沟、德清新田农庄、南浔得源葡萄专业合作社等代表就人才引进、产业发展、新品种引进、病虫害防治、培训方式等一系列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同时,市农业局唐厚传副调研员也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要深化联盟,对联盟的1+1+N要做优第一个1,做强第二个1,做大N;强调要从技术、财力上培育主体状大,要加快三新技术的应用,进行系列化培训,引进品种要注意长远规划,现有品种结构要不断优化。最后,全体与会人员参观了吴兴金农之星公司的水果生产基地,滕元文教授对梨园梳果与病虫害防治进行了现场示范与指导,大家都感到受益非浅。通过产业联盟,各生产主体纷纷与联盟首席专家约定时间到各地进行指导,首席专家、本地专家及生产主体的无缝对接必将对我市水果产业向精品化、规模化、高效化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苏平 供稿)
湖州市现代农业十大主导产业联盟粮油分联盟专家团队2012年第一次首席专家工作座谈会在湖州召开
2012-04-23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2年4月19日上午,湖州市现代农业十大主导产业联盟粮油分联盟专家团队2012年第一次首席专家工作座谈会在湖州市农业局会议室召开,大学科研单位专家5人和本地农作、植保、农机、农科院、三县二区粮油站负责人等专家11人,共16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湖州市现代农业十大主导产业联盟秘书长、湖州市农业局科技与信息处处长黄守灵,浙江大学南太湖农推中心副主任王人民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湖州市产业联盟粮油分联盟专家组组长湖州市农业局农作站王仪春站长和浙江大学胡伟民副教授主持。 会议首先由王仪春同志传达了联盟理事会常务副理事会长、湖州市农业局局长杨建明同志在“全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针对粮油分联盟的实际情况和服务内容与各位专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联盟首席专家达到8?10人,本地农技推广专家达到15?20人,服务粮食功能区全覆盖,加盟产业联盟的经营主体确保100个以上;抓好新品种的引进、新模式新技术的推广和核心示范基地的建设,做好基层农技人员和培训经营主体的培训工作,加强科技联合攻关 解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胡伟民同志围绕2012年工作计划和重点,就落实农业“两区”建设尤其是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如何做好种子种苗工程的实施和农业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和指导工作;开展粮食作物的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示范;落实专题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开展科技攻关,组织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和新模式的引进、试验示范;粮油生产调研,院校专家下基层基本要求等与各位专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到会专家在总结和交流2011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围绕着杨建明同志的讲话精神,对照2012年工作计划和已开展的工作情况,从新品种的引进、新模式新技术的推广、植保、农机等技术领域着手,就“粮食功能区”建设的技术实施方案和主抓工作和本年度需要开展的工作、产业培训内容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就湖州市及有关县、区粮油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产业发展设想,如何开展湖州市粮油产业工作发表了各自的想法。 南太湖农推中心副主任王人民教授要求粮油分联盟做好网络建设,抓好重点和亮点;湖州市现代农业十大主导产业联盟秘书长、湖州市农业局科技与信息处黄守灵处长针对粮油分联盟工作特点,就加强县区分联盟建设和服务、项目推进、农技培训和咨询等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还就近期湖州市粮油产业分联盟的工作进行了布置。 (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胡伟民)
联盟专家参加德清县第五届茶王赛
2012-04-17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4月15日,德清县第五届茶王赛在德清县莫干山镇仙人坑茶场顺利举行。比赛由德清县农业局和莫干山镇政府联合主办,茶叶分联盟是茶王赛的技术支持,制定比赛规则、组织比赛茶样、主持现场工作,特别是地方专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茶王评定由省厅茶叶专家与联盟专家作现场评定,企业代表现场观摩察看。本次比赛有18家企业的18个茶样参赛,采用匿名编号,双盲评比。评审专家根据茶叶的色、香、味、形各个指标分别对茶样进行了打分,第一名为“茶王”,之后分别是特等、一等和优胜奖若干名。整个评审过程在参赛企业的关注下现场完成,当场打分并计算出总分。参赛企业认为比赛过程公开、公正,结果科学合理有说服力。 德清县分管农业陈健副县长、莫干山镇陆卫良书记、洪延艳镇长,以及农业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的等领导亲临现场参加“茶王赛”,并给获奖企业颁奖。通过比赛,促进企业生产技术进步,推动莫干黄芽茶标准化生产、提升莫干黄芽茶质量与品牌。 (赵东、龚淑英供稿)
关于征集浙大与芜湖市企业联合申报“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各行业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的通知
2012-04-16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各学院(系)、研究所、独立研究院、教师: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各行业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已经发布,芜湖市政府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征集与浙大联合申报项目,希望各位老师积极报名参加,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项目征集指南 见附件1。863申报截止日期是5月上旬,时间非常紧张,所以请各位老师抓紧时间,尽快组织申报。 二、可合作的企业 企业名称与简介详见附件2。 三、报名截止时间 2012年4月16日至4月25日。 联系人:浙大芜湖技术转移中心付红伟 电话:88206950 13456967438 地址:紫金港校区月牙楼102室科技开发与转移部浙大芜湖技术转移中心2012年4月16日 附件1:发布国家科技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指南-科研科.doc 附件2:申报863备选企业简介.doc
春桑正吐绿,联盟启培训
2012-04-16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由浙大-湖州现代农业蚕桑产业联盟与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联合承办的“湖州市2012年春期蚕桑技术培训班”于4月12日成功举办。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联盟副理事长、团队首席专家、鲁兴萌教授;首席专家、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吕志强研究员;地方专家组组长、联盟理事长楼黎静研究员分别在培训班上讲授了安全养蚕技术、桑品种及其栽培技术、湖州市蚕桑产业现状与对策。来自全市蚕桑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重点乡镇蚕桑辅导员、蚕种生产企业技术骨干、联盟加盟企业或合作社以及科技示范户、规模饲养大户的代表共9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浙大-湖州现代农业蚕桑产业联盟自2011年成立以来,始终将帮助地方加强产业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培训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根据年初工作安排,联盟2012年计划组织培训8000人次,其中市县区级技术骨干800人次,村级技术人员及农户7000人次。 (浙大-湖州现代农业蚕桑产业联盟 吴怀民)
中心6位教师获“湖州市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2-04-16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4月11日下午,湖州市在市政府会议室召开了全市农业科技大会。会上,表彰了一批湖州市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和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先进工作者。因在湖州市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科技创新中做出的贡献,中心教师汪炳良教授、龚淑英教授、贾惠娟教授、袁康培副教授、毛碧增副教授、徐海圣副教授等6人获得“湖州市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另我校教师张明方教授也获此殊荣。 会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文友看望了受表彰的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先进工作者。市委副书记、市长马以一同看望并在大会上作了关于湖州市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的讲话。(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徐海圣)
傅俊杰副研究员:竹叶多糖植物有机营养液在茶叶上的应用
2012-04-11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研究员傅俊杰与浙江圣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合作研究,从竹叶中提取竹叶多糖与其他微量元素进行合理配比,成功研制了促进茶叶生长的竹叶多糖植物有机营养液。该营养液无毒无味属于食品级原料。实验通过两年来对安吉白茶进行多点喷洒试验,已取得明显的效果。4月6日,由项目组组织专家到安吉县李王山千亩茶园现场观摩考察,并在考察结束后举行了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人员包括浙江大学农推中心副主任袁康培副教授,原子核所副所长舒庆尧教授,原农大校长夏英武教授,安吉县农业局张惠玲局长,肖建忠副局长,县科技局洪卫平科长,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赖建红高级农艺师,圣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胡林福,安吉县电视台进行了现场采访,并在安吉新闻台进行了多次报道。 座谈会上,傅俊杰副研究员介绍了竹叶多糖植物有机营养液的研制过程及内在的有效成分,赖建红高级农艺师介绍了茶叶生长过程中的考察记录情况。在茶叶上的试验结果主要表现在抗寒,抗病虫害,芽的萌发数增多,提前采摘3-4天,百芽重提高等。会上专家们对今后的实验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中心副主任宋文坚参加秀洲区北部湿地农业发展研讨会
2012-04-09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应秀洲区农经局邀请,4月6日下午,中心副主任宋文坚赴嘉兴参加了秀洲区北部湿地农业发展研讨(科技协作)会,会议在嘉兴市豪仕登大酒店举行,秀洲区农经局李荣伟局长主持了会议。 会议总结了湿地农业发展成果,介绍了荷塘叶色综合体规划,研讨了湿地农业发展情况,发布了“南湖菱保鲜、加工技术研究和应用,莲藕的观赏性研究与推广应用,菱鳖混养模式水循环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等3个湿地农业招标科技项目,并进行了科技合作签约及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授牌仪式等。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606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11
/
115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