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公网
    • ENGLISH
  • 首页
  • 基本概况
    单位简介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 实验技术队伍 科研创新团队 首席创新团队 退休老师 招贤纳才
  • 基地平台
    试验基地 校设研究机构 校外合作基地
  • 科学研究
    学术进展 学术交流 成果转化
  • 社会服务
    科技特派员 农技推广 继续教育 对口支援 新闻动态
  • 教科服务
    人才培养 劳动教育 教学服务 科研服务
  • 发展联络
    国际交流 捐赠鸣谢
  • 《新农村》
    基本情况

首页资讯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 交流合作
  • 交叉平台
  • 试验基地
  • 成果展示
  • 外设研究机构
  1. 首页  首页资讯  新闻动态
  • 浙江大学主办的《新农村》列入201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2012-06-14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近期,新闻出版总署、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公布了201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我省《农村信息报》和《今日浙江》、《幽默大师》、《中国钢笔书法》、《浙江画报》、《山海经》、《小爱迪生》、《婴儿世界》、《少年作家》、《天下网商》、《新农村》等11种报刊列入浙江省2012年农家书屋重点报纸期刊推荐目录。    “推荐目录”是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201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的通知》要求,综合考虑出版物的质量、价格、适用性等多种因素,经浙江省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专家评审小组的认真筛选,在全国申报的各种出版物中,共选出图书3900种、音像制品531种、报刊216种,出版物内容涵盖了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其他等类别。农家书屋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实施的强农惠农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文化强省建设,是纳入“十二五”规划的文化惠民工程,是新闻出版系统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的政府工程。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农家书屋22682家。    《新农村》是一份由浙江大学主办的面向全国、服务“三农”的科普期刊。她创刊于1983年,以“传播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培育新人才,建设新农村”为办刊宗旨。创刊29年来,她竭诚为科教兴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的肯定和好评。《新农村》被列入农家书屋重点期刊推荐目录,充分肯定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用价值。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办刊质量,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 考察瓜菜品种,谋划产业发展 2012-06-08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2年6月7日,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蔬菜产业联盟召开了湖州市甜瓜等瓜菜新品种考察品尝观摩会,来自省地及全市各县区农业系统有关技术人员、瓜菜园区负责人共4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考察了吴兴区移沿山农业园区、湖州市农科院瓜菜试验基地、南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地的西甜瓜新品种展示基地、哈密瓜新品种、番茄新品种,以及现代化瓜菜育苗中心等,并品尝了部分西瓜、甜瓜、番茄新品种。在瓜菜品种考察、品尝后,与会代表在南太湖现代农业园区参加了湖州市瓜菜产业发展研讨会。研讨会由湖州市蔬菜首席专家金永祥研究员主持,湖州市、县、区及有关园区共5位代表,针对当前西甜瓜、樱桃番茄等瓜菜生产中应用的品种及栽培技术问题、经验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与会代表开展了热烈讨论。湖州市蔬菜产业联盟核心成员、浙江省农业厅蔬菜首席专家赵建阳推广研究员以及湖州市蔬菜产业联盟省级专家组组长汪炳良教授到会指导。省地专家详细分析了浙江省甜瓜产业发展现状,并将湖州市甜瓜产业与省内嘉善、台州等地的甜瓜产业进行了比较,认为湖州市甜瓜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立地条件、栽培习惯、市场行情等方面分析,湖州市的甜瓜产业应从甜瓜果实品质方面做文章,提出了全天候育苗设施和技术、湖州市甜瓜产业的立足点――精品甜瓜产品生产,并从品种、育苗及栽培技术创新、产品包装等方面打造湖州市甜瓜产业品牌。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通过本次研讨,明确了湖州市甜瓜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对推动湖州市精品瓜果产业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嘉兴市农科院领导班子来中心交流访问 2012-06-08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为深化院校合作,科学谋划,合力推进嘉兴市城乡统筹试点工作,嘉兴市农科院院长程旺大、院党委书记沈卫锋、副院长顾掌根一行5人于2012年5月30日来我校交流访问,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张国平主任、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宋文坚、农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建明热情接待了来宾。首先张国平主任对嘉兴市农科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来我校交流访问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回顾总结了双方近年来的合作成效,嘉兴市农科院层次高、光环多,在地区一级农科院所中享有较高的地位与声望,同时指出未来竞争将更为激烈,新一届班子任务艰巨。随后结合学校“2011协同创新计划”,将进一步加大与地方单位合作力度,推动地方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嘉兴市农科院与浙江大学定期开展“博士青年学术论坛”,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增进学术交流,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尤其在农业推广专业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可进一步加强合作。程旺大院长充分肯定了张国平主任的建议同时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充分赞赏了浙大的深厚底蕴和师资力量,农科院将把浙江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引进的主流来源,并希望能在与浙江大学原有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深入合作。最后,双方重点在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学术交流、重大项目申报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深入的交流磋商并达成一些初步意向。农业生命环境学部教育秘书吴晓谊、农学院研究生科科长袁熙贤等也参加了会议。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就联合申报项目、全日制农业推广研究生实践基地的落实、规范管理与嘉兴市农科院达成了合作共识。 
  • 无锡浙大生物农业技术产业化创新中心-“水稻生物育种及产业园建设”项目通过无锡市科技局组织的中期检查 2012-06-01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2年6月1日,无锡市科技局组织了无锡市财政局和锡山科技局的有关专家对无锡浙大生物农业技术产业化创新中心承担的“水稻生物育种及产业园建设”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专家组认为项目实施一年半来,已基本完成了中期项目指标要求,项目进展顺利。无锡市锡山区农林局张锦标局长、蒋红梅副局长及“水稻生物育种及产业园建设”项目组长舒庆尧教授,成员崔海瑞、傅俊杰、汪自强、黄建中等老师参加了项目中期检查汇报会。  项目的主要阶段性成果有:已经形成了水稻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以及水稻产业化发展的设施、技术平台;项目以浙大科技人员为研发主体,通过引进、聘用和合作研究等途径形成了技术力量雄厚的团队,已配置浙大教师11人参加本项目,其中教授7人,项目常驻教授3名;客座研发人员6人,通过招聘引进硕士等6人;项目实行公司总经理负责制,浙江大学技术负责人及其课题组成员负责该技术研发和转化的技术指导,在海南岛浙江大学和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水稻南繁基地和无锡浙大生物农业研究中心种植了近6000株水稻花培苗,开展加倍单倍体品系选育和评价;对加倍单倍体植株进行高钙、富锌栽培管理和性状筛选,聚合重要农艺性状,以培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同时探索水稻新品种培育技术规程;在海南配了26个杂交新组合用于水稻花药培养,已接种1.3万枚花药,大部分已经生长出愈伤组织并开始转入分化培养基中生长。现已开发出了四个水稻新品种,其中紫兴101抗病性好,品质优,主要米质指标均达到国标一级米标准,目前已经进入生产示范阶段。  (浙江大学农推中心 汪自强)    
  • 叶均安等老师赴丽水开展肉羊饲养技术培训 2012-06-01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5月29日,丽水市农业局在丽水举办“丽水市新型养羊产业主体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应丽水市农业局的邀请,农推中心叶均安研究员、动科院林嘉老师赴丽水开展了技术讲座,分别讲授了<肉羊营养与粗饲料供给技术>以及<山区科学养羊>等方面技术。参加培训的有50余人,分别来自丽水各县(市、区)规模羊场带头人、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及其他有投资发展意向的创业者。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学习热情非常高涨,获益匪浅。通过技术培训,对提升丽水市规模羊场、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综合管理素质和能力,培养新型养羊人才,促进丽水市山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 山西省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培训班在杭州成功举办 2012-05-28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在动科院刘建新团队与农推中心的组织下,浙江大学岗位科学家团队与山西雁门关试验站团队合作,于5月15-16日在杭州联合举办了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培训班,参加学员包括来自山西个地市畜牧兽医局分管领导、技术负责人、主要奶牛养殖企业负责人和一线技术人员共120多人。培训班邀请上海综合试验站站长袁耀明经理、奶牛体系办曹志军博士、刘建新教授、叶均安教授、正兴牧业叶宏伟经理等分别作了“奶牛生殖保健、科学养殖、信息化管理、养殖档案规范等”、“国内外奶牛产业发展趋势及标准化养殖相关技术”、“粗饲料资源开发与饲料储存及品质保证技术”、“奶牛日粮营养平衡配合技术”、“规模奶牛场环境控制与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并组织学员参观了正兴牧业公司板桥奶牛场。通过培训,学员们反映获益匪浅,南方地区奶牛生产中采用的精细管理等实践,给学员们启发很大。浙江大学岗位科学家刘建新及其团队主要成员,山西雁门关试验站白元生站长及团队主要成员参加了培训班;山西省畜牧兽医局张光文副局长以及有关领导参与了培训班,浙江省畜牧兽医局戴旭明副局长到会看望了培训班全体学员。  (浙江大学农推中心 叶均安) 
  • 院士助力联盟 发展多元蚕桑 2012-05-28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为及时了解当前国际国内蚕业现状,准确把握蚕业发展方向,促进湖州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湖州蚕桑产业发展层次,2012年5月25日,应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蚕桑产业联盟、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湖州综合试验站的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蚕遗传育种专家向仲怀专程到湖讲学,为全市蚕业界科研、技术人员与相关产业代表举办了一场学术报告会。共有70余人聆听了向院士的学术报告。  向院士首先对湖州作为蚕业发祥地为世界蚕业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围绕蚕丝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传承中的重要地位、蚕业科技发展与变革、国家蚕桑产业战略调整以及以家蚕基因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代表的现代蚕业科技成果等方面向与会人员作了精彩的报告。同时,对湖州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中蚕业文化的传承保护、先进技术优势的发挥、经济发达地区传统蚕桑产业的改造、桑蚕为主多元发展的高效产业发展途径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蚕桑产业联盟  吴怀民) 
  • 中心蚕桑联盟专家赴湖州考察 2012-05-24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目前湖州春蚕普遍已进入五龄期,即将迎来上蔟的关键时刻。为指导蚕农做好上蔟前准备工作和蔟中管理工作,同时了解今年春蚕饲养的总体形势,中心蚕桑联盟专家团队成员黄凌霞老师于近日赴湖州吴兴区和德清县,会和联盟地方专家,前往农户家中考察和指导。  18日上午,在地方专家团队成员费文妹和朱欣芳的带领下,黄凌霞老师一行来到吴兴区的八里店镇和织里镇的多位农户家中,观察了五龄期蚕的生长和健康情况,仔细询问了饲喂、消毒和清洁等工作上的细节,提醒了上蔟之前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并赠送了《蚕桑通报》等信息资料。根据了解,虽然近阶段气温相对偏低,阴雨天气频频,但大多数蚕农的春蚕总体形势较好,仅少数发生僵蚕情况。下午一行人参观了“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湖东村蚕桑规模生产基地”,该基地占地1100多亩,有全市面积最大的良种桑园,并被评为全省规模化种桑养蚕的示范基地,初步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1日黄凌霞老师一行前往湖州市德清县考察,与中国蚕业研究所赵巧玲研究员一起,在当地专家德清县经作站金杏丽副站长的带领下,前往农户家中了解和指导。同时参观了盛兴蚕桑专业合作社、天蚕蚕桑专业合作社和千思蚕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以丝棉加工为主,是生产蚕丝被的重要中间环节。蚕丝被产业是蚕桑生产中近年来新兴的产业,通过对不能用来缫丝的下脚茧的回收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维持蚕桑生产的规模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浙江大学农推中心  黄凌霞)
  • 浙江大学农推中心主任鲁兴萌教授来湖调研桑基鱼塘生态系统 2012-05-24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浙江大学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浙大-湖州蚕桑产业联盟首席专家组组长鲁兴萌教授近日专程来湖调研颇具湖州地方特色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鲁兴萌教授在湖州蚕桑蚕业联盟地方专家组组长楼黎静、秘书长吴怀民等陪同下实地考察了位于南浔区菱湖镇射中村的“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养鱼培训中心菱湖桑基鱼塘教育基地”。在与菱湖镇政府、农业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中,鲁教授对古老传统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提出了指导意见,并与当地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浙大将把菱湖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作为该校的教育示范基地,当地政府将在资金、人力、物力方面提供保障。 
  • 中心三个科技项目在浙江省(湖州)―中科院政产学研合作大会上成功签约 2012-05-24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由中科院院地合作局、浙江省科技厅、中科院上海分院、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浙江省(湖州)―中科院政产学研合作大会暨签约仪式于2012年5月16日在湖州举行,其中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专场对接会是由浙江大学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和中科院湖州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共同承办。  在对接会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有3个科技项目与湖州方企业成功签约,分别为徐礼根副教授与浙江艺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珍稀茶花品种引进培育与系列茶花产品研发”、徐海圣副教授与南浔联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中华鳖钢架透光大棚生态苗种培育综合技术”、朱祥瑞副教授与安吉县超龙蚕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营养型桑椹酒酿制技术”。  (浙江大学农推中心 徐礼根) 
  •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矿山绿色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2012-05-24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浙江全省现有总共近3000家矿山, 其中露天开采建筑石料类矿山占了绝大多数。传统的矿产资源“先开发后治理”模式表现为粗放式的资源开发易导致资源浪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矿产开发带来的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矿业产业的发展。如何做到既保障供给,又保护环境?实行绿色开采、建设绿色矿山,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唯一正确的选择。  为此,我省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省、市、县三级绿色矿山创建活动,继而国土资源部也开展了国家级绿色矿山的建设活动。然而如何开展绿色开采、建设绿色矿山还有许多关键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同时需要技术示范和推广。  由湖州鹿山坞矿业有限公司、浙江地勘矿业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矿山绿色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于2012年5月8日通过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系统集成了矿山安全生产、矿山清洁生产、定向型高附加值专用石料开发、矿山开采废弃物综合利用、矿山复垦与生态修复等绿色矿山建设关键技术;将工业制造集散控制系统技术引入到石料开采加工生产,并引入“细粒石砂高效回收和生产用水实时闭路循环使用系统”,实现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提出了《绿色矿山(露天开采建筑石料类)建设技术导则》,并被湖州市矿协采用在全市推广;项目已建成了2个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基地;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 ,发表论文9篇;项目产品经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检测站、上海市建筑材料及构件质量监督检验站等单位检测,所测指标达到项目合同书要求;项目经湖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监测,粉尘、废水以及噪音均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验收组认为该项目已完成项目合同书规定的主要任务和技术经济指标,同意通过验收,建议推广应用。  绿色矿山是指以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和促进矿地和谐为主要目标,以资源利用高效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基本要求,将绿色矿业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矿山。本项目的实施和成果的推广对目前国家和省市县正在倡导和开展的同类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与促进作用。  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教授徐礼根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和矿山复垦与生态修复子项目负责人参与了上述工作。  (浙江大学农推中心 徐礼根)
  • 中心教师受邀参加"浙江?南浔首届辑里湖丝文化节" 2012-05-17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5月15日上午,"浙江?南浔首届辑里湖丝文化节"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辑里村开幕,农推中心朱祥瑞老师和黄凌霞老师受邀参加。文化节以"体验桑蚕文化 保护辑里湖丝"为主题,开幕式上不仅安排了精彩的民俗表演,还推出了采摘桑果、品桑叶茶、吃桑叶菜等一系列体验活动。  辑里湖丝是中国丝绸的精品,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市场的冲击,辑里湖丝也日渐衰弱,为了更好地保护辑里湖丝,南浔区委、区政府特意举办此次辑里湖丝文化节,让各地游客体验桑蚕文化,扩大辑里湖丝的品牌影响力。 在下午举行的"关于挖掘、传承和弘扬辑里湖丝文化"为主题的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就进一步推广辑里湖丝品牌,提升影响力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农推中心的两位老师也从文化保护和促进生产等多方面发表了相关意见,并与其他专家进行了交流。  (浙江大学农推中心 黄凌霞)
  • 浙江大学湖州市蔬菜产业联盟举办蔬菜病虫害防控研讨会 2012-05-16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为了推广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控技术,持续提高蔬菜质量水平,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蔬菜产业联盟根据年度培训计划,于5月15日在湖州市吉山大酒店组织召开“湖州市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控研讨会”,会议就湖州市蔬菜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如何采用无公害的技术措施防控蔬菜病虫害,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等内容展开交流和讨论,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楼兵干研究员就“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与防治”作了专题讲课,发放技术资料100余份。市农业技术部门和县区农业技术部门分管蔬菜的技术业务干部,重点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蔬菜技术干部,全市蔬菜产业园和蔬菜精品园的技术员,以及蔬菜种植大户共1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技术人员都认真地听课,大部分来自基层的年轻技术员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许多参会人员就有关蔬菜病虫害与农药安全使用等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提问,楼兵干研究员均一一作了解答。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楼兵干 供稿) 
  • 蚕桑联盟健全组织结构,扩大服务范围 2012-05-08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1年成立的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蚕桑产业联盟,经过一年的运作,根据湖州蚕桑产业特点与实际,逐步健全、完善在农业技术推广领域开展1个科学家(浙大或其他高校或研究院所)与1个地方专家,在某个蚕业领域的若干蚕业专业合作社或相关企业、农户开展科学试验、示范与技术服务的“1+1+N”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增加服务对象,扩大服务范围。一是调整首席专家结构,充实新兴产业蚕桑综合开发及蚕业经济方面的专家,首席专家由原来的9位增加到10位;二是扩大本地农技推广专家组成员,重点充实了乡镇农技人员进入市级产业联盟。目前加盟的地方专家人员有原来的10位增加到33位,在新增加的23位地方专家中乡镇技术人员占了11位;三是扩大服务范围,加盟的“N”由原来的29家(户),扩大到目前的84家(户),其中规模大户或科技示范户60户、专业合作社18家,相关企业6家。  (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蚕桑产业联盟 吴怀民)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615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11/116 跳转到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农科创大楼
电话:0571-88982767 0571-88981152
传真:0571-88982767
Email:xnc@zju.edu.cn

浙大新农院公众号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旧版)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含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旧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科技厅 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4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含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 技术支持 :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