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公网
    • ENGLISH
  • 首页
  • 基本概况
    单位简介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 实验技术队伍 科研创新团队 首席创新团队 退休老师 招贤纳才
  • 基地平台
    试验基地 校设研究机构 校外合作基地
  • 科学研究
    学术进展 学术交流 成果转化
  • 社会服务
    科技特派员 农技推广 继续教育 对口支援 新闻动态
  • 教科服务
    人才培养 劳动教育 教学服务 科研服务
  • 发展联络
    国际交流 捐赠鸣谢
  • 《新农村》
    基本情况

首页资讯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 交流合作
  • 交叉平台
  • 试验基地
  • 成果展示
  • 外设研究机构
  1. 首页  首页资讯  新闻动态
  • 赴安吉县指导灾后生猪恢复生产工作 2013-10-23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受“菲特”强台风影响,湖州地区尤其安吉县境内受灾最为严重。为响应县党委政府的号召,10月17日,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余东游作为安吉县挂职县长助理,积极组织县政府办和农业局的有关领导赴受灾非常严重的联盟对接企业,现场指导灾后生产恢复等工作,政府办副主任盛一飞、县农业局副局长陈秀宽等同志一同参与指导。   在认真听取了安吉当地企业的灾情汇报和查看了受灾现场后,指导组提出了许多生产自救和恢复生产的建议,并将所了解的情况向县主要领导做详实汇报,呼吁从政策扶持、灾款补助、项目支持、保险赔偿等方面给予公司最大的支持,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农推中心余东游 供稿)    
  • 浙大-湖州湖羊产业联盟被省科协批准为2013年省科协“科企联盟”重点建设项目 2013-10-22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以浙江大学湖州现代农业产业联盟畜禽分中心专家为骨干,通过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和湖州市畜牧兽医学会联合申请的“2013年省科协科企联盟建设”项目,经省科协正式批准立项(项目编号KX20130106)。目前已进入项目实施阶段,根据项目设计规划,以浙江大学湖州现代农业产业联盟畜禽分中心为技术推广平台,以湖州太湖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湖州吴兴民丰湖羊养殖场为实施基地,开展:1、规模羊场标准化养殖建设;2、青贮饲料的开发推广、湖羊饲料添加剂的推广;3、规模羊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和常见疾病防治技术;4、羊粪发酵与无害化处理;5、技术推广培训。  项目组成员黄利权、叶均安、吴阿团、屠炳江等专家经常下基地进行推广指导,对项目的正常实施起到了保障作用。(黄利权 供稿) 与湖州吴兴民丰湖羊养殖场费明峰场长研讨项目实施工作在湖州太湖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羊场实地考察
  • 湖州市畜禽产业联盟专家蹲点长兴开展技术指导 2013-10-17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3年10月14日,浙江大学农推中心副研究员李肖梁、湖州市畜牧兽医局高级畜牧师吴阿团、长兴县畜牧兽医局高级畜牧师沐建煜等湖州市畜禽产业联盟专家先后来到联盟对接的畜禽企业和长兴雉城涧塘种鸭养殖合作社,开展了技术指导。   专家们在当地企业总经理等的陪同下参观了蛋黄、蛋清的分离车间和喷雾干燥车间等部门,听取了公司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的介绍。而后,双方就高效价特异性抗体(IgY)的制备技术、纯化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最后,双方一致认为,在蛋特异性IgY等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以及IgY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在长兴雉城涧塘种鸭养殖合作社,专家们认真询问了当前种鸭的生产和疫病防控情况,尤其是在遭受“菲特”台风的灾后消毒、防疫等措施,引种及种蛋销售情况。(农推中心李肖梁 供稿)
  • 中心两位老师联合指导余姚畜牧企业抗灾自救 2013-10-14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3年10月上中旬,余姚受台风“菲特”影响,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水灾,加上”台风倒潮、冷空气、大潮汛”三碰头,形成了鲜见大面积的内涝,居民生活受困,养殖企业也同样严重受灾。   为此,我中心两位老师王友明副教授、施明华副教授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余姚的几家养殖企业,电话和短信指导救灾。之后在宁波市科技局特派员办公室指导下,主动联系受灾养殖企业,会同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郑宗波老师,于10月14日,奔赴余姚实地了解灾情、开展现场灾后生产技术指导,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并赠送救灾物资(价值万余元)和发放自编针对性灾后自救技术资料10份。   服务组主要到了黄家埠、泗门两个乡镇的3家企业。其中宁波三生东方牧业有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移动猪舍建设猪场。由于选址科学,地势较高,灾害中有小部分损失,两位老师针对性提出加强防疫监控、强化消毒方案2套,王友明副教授赠送了10公斤价值2000元的35%的虫草多糖科研新产品,作为增免抗应激剂,提高养殖成活率。   余姚宁波逸然畜牧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猪养殖销售的农业龙头企业,是宁波市菜蓝子商品供应基地,国家级生猪养殖示范场。由于地处低洼的海涂,尽管一些养殖区域在建设时已经加高80厘米,但猪舍还是部分进水本次受灾较为严重,企业直接损失45万元,间接损失100余万元。该企业领导在灾后迅速组织力量自救,略有疫情。施明华副教授帮助剖解病死猪3头,并针对性提出用药、消毒方案2套,王友明副教授赠送了4公斤价值12000元的99%的茶氨酸科研新产品,作为辅助药物控制疾病,预计该企业很快会正常生产。   宁波一特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饲养本地土杂猪的企业。由于地势较高,无直接损失,但疫情风险明显增加。针对性提出加强防疫监控、调整免疫程序,强化消毒方案2套。   三家受服务企业认为,两位老师的服务工作及时,针对性强,可有效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增强他们生产的信心。扩大了我中心在余姚地区的知名度。(农推中心王友明  供稿) 
  • 中心余东游老师赴湖州市畜禽联盟指导技术服务工作 2013-10-14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3年10月9日,作为湖州市畜禽产业联盟工作任务,余东游老师受邀为安吉畜禽相关企业作了题为“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技术”的专题培训讲座,参会人员约80余人,专题围绕饲料霉菌毒素的潜在危害、霉菌及其毒素的种类、分布、发生、对动物的病理毒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阐述了饲用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研发与应用。重点就公司自主开发的四款新型粘土类霉菌毒素吸附剂在当前饲料和养殖行业中的市场潜力与前景进行了剖析,同时解读了产品的实际应用技术及其优缺点,推动了研发团队和销售队伍的素质教育建设。授课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全体员工受益匪浅。会后与公司领导又专门商讨了有关组建新子公司事宜、新产品研发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培训班由公司自发组织,邀请了全国各地近8位专家到会指导。本次培训对于有关公司进军饲料行业,提高饲料产品技术水平,加快优质饲料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推进了湖州市畜禽联盟工作的进程。(农推中心余东游 供稿)
  • 中心施明华老师赴湖州指导灾后生猪疫病防控工作 2013-10-12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菲特”强台风和强降雨使许多猪场被洪水淹没,台风过后,多地河段水位升高,河水倒灌,积水严重,不但让养殖户遭受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加快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和传播,极易造成生猪流行性疫病。10月11日,中心施明华老师赴湖州指导灾后生产自救和生猪疫病综合防控工作,湖州本地专家徐家林、裴兰顺、吴阿团一同参与指导。   专家组一行赴安吉正新牧业有限公司养猪场,查看了受灾现场,对猪场受淹、生猪被淹死以及生产自救等情况进行了了解。随后,对猪场消毒、防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进行了现场指导。安吉正新牧业有限公司养猪场遭受本次强台风影响很大,猪场全部进水,积水深达1.5米以上,所有生猪、饲料都淹没在水中,很多生猪被淹死,经济损失相当严重。施明华老师针对这一现状,一方面制定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方案,亲自动手给猪用药;另一方面对养殖场生猪疫病防控提出关键技术措施:一是将所有存活猪只整理进场,及时供应干净饮用水,并在饮用水中添加抗生素、多维,预防猪病发生,二是加强猪病监测,发现生猪异常立即诊疗,对已经发病的猪只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降低死亡率;三是尽快收集被淹死的生猪,立即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四是对猪舍、过道等场地进行清扫,扫清垃圾,清除淤泥,然后进行全面彻底消毒,五是对即将超过保护期的猪只及时加强一次免疫。六是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质量。 (中心施明华  供稿)
  • 农推中心为新疆现代农业发展出谋划策 2013-10-12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受新疆阿勒泰市招商局和有关企业在邀请,在中心生态环境工程与规划部石伟勇教授的带领下,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苏平主任和毛碧增研究员于9月25日赴新疆阿勒泰市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调研和合作商议。阿勒泰市招商局、市农办、农林局、第一牧场以及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一起实地考察了2万余亩基地的水利灌溉设施、土质和土壤肥力、主栽农作物等,随后听取了农办、农林局以及牧场负责人的情况介绍:阿勒泰市目前主要种植油葵、食葵、玉米、甜瓜和花芸豆等作物,由于多年种植需肥量大的作物以及地处戈壁荒原,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缺钾严重、盐碱化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土壤的合理有序生态利用;此外,由于近几年新疆降雨量的增加,导致了褐斑病、炭疽病、白粉病以及红蜘蛛等病虫害的较大面积发生,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此,迫切需要以我校的技术为支撑,为其制定行之有效的整个农场的生产布局和规划设计。   经过实地考察和座谈,双方初步在基地布局、种植结构、种植模式以及产品的定位等理念进行了交流,此后将全面推进整个农场的生产布局和指导,切实为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双方初步商定合作建设北疆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生态环境工程与规划部 供稿)
  • 中心教师廖敏为象山县和东阳市农技人员开展循环农业讲座 2013-09-29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9月25日,农业推广中心教师廖敏受宁波农业科学院邀请,在宁波市鄞州区党校为象山县和东阳市农技人员开展循环农业讲座,两县市共计59名农技人员听取了该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到循环农业的内涵,特征,技术战略对策,技术模式以及我国各地实现循环农业的成功案例。本次讲座开阔了两县市农技人员的事业,对日后两县市今后因地制宜开展循环农业的实践提供了启发,听讲的农技人员课后反映这次讲座受益匪浅,有助于他们今后业务能力的提升和拓展。(农推中心廖敏  供稿)
  • 中心黄利权副教授赴桐乡市进行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培训 2013-09-29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为提高规模猪场及基层繁殖技术人员者的人工授精技术水平,加快推广猪的人工授精技术,9月25日,桐乡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全市规模猪场、生猪良种推广站繁殖技术人员参加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   培训班邀请了桐乡市政府首席农民专家、浙江大学农业推广中心黄利权副教授进行了技术培训。首先进行了理论讲课,随后在桐乡畜牧局实验室进行了猪精液一般性状检查、精子活力、密度和畸形检查的实际操作培训。通过培训,大家对猪人工授精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精液检查的必要性得到高度认可。基本掌握了猪精液检查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全面推广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奠定了基础,培训达到了预期目标。 (农推中心黄利权 供稿) 
  • 浙江大学湖州市蔬菜产业联盟2013年第三次工作会议在湖召开 2013-09-27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9月23日,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蔬菜产业联盟2013年度的第三次工作会议在湖州大厦召开。来自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农科院、湖州市农业局、湖州市农科院以及湖州三县两区的25位省地专家参加会议。   会议由浙江大学湖州市蔬菜产业联盟省级专家组组长、浙江大学汪炳良教授主持。上午县区联盟和农科院的6位地方专家代表分别就各县、区、院在第三季度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汇报,并介绍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出席会议的省级专家组成员分别介绍了各自第三季度对湖州蔬菜产业所做的工作,并对蔬菜联盟的工作以及湖州市蔬菜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下午,湖州市农业局叶飞华同志代表市蔬菜产业联盟总结了全市第三季度的工作内容和取得的成绩,并传达了9月9日召开的“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2013年中期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蔬菜产业联盟工作业绩,针对联盟考核标准逐一进行了分析。之后,信息联络员叶红霞同志讲解了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信息平台的有关情况,并重点对信息撰写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希望联盟成员及时、准确提供有关联盟的活动信息。地方专家组组长金永祥推广研究员听完汇报后首先谈了切身感受,认为各县区汇报工作准备充分、内容丰富、进步明显,其次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点要求和两点建议:要求各县区确保上报数据的及时、准确;建议2014年度在各蔬菜园区、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经营效益调查, 2014年度引进推广嫁接栽培等实用新技术。   最后,省级专家组组长汪炳良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肯定蔬菜产业联盟今年1-9月份的工作及成效,同时对专家组成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希望大家要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全面、统一地考虑问题;二是工作要有计划性,并对计划执行情况及时总结;三是重点加强技术指导工作并及时撰写信息。 (叶红霞  供稿) 
  • 中心汪炳良老师应邀出席“全国设施农业高效育苗标准化生产与栽培技术培训班”并作专题培训 2013-09-27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3年9月25日,学校农推中心生物种业与植物生产部主任汪炳良教授应邀出席由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培训中心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的“全国设施农业高效育苗标准化生产与栽培技术培训”,并作为此次培训班的主讲嘉宾就蔬菜集约化育苗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专题培训。   在此次培训中,汪炳良老师作了题为“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探讨”专题报告,从蔬菜育苗概况、蔬菜传统育苗方式及其缺陷、蔬菜集约化育苗的几种主要方式和蔬菜集约化育苗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详细介绍了蔬菜育苗基质与配套设备,商品苗贮运技术与配套装备和集约化育苗中新设施、新技术、新设备及其应用等内容。培训会休息期间,学员们就自己关注的问题与汪炳良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咨询。   据悉,此次培训班是为了实现蔬菜、瓜果、花卉育苗产、学、研之间的高效链接,巩固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成果,切实加强设施种植农业生产技术而举办的培训活动,来自全国10个省和直辖市的20余人参加本次技术培训。(叶红霞  供稿)
  • 中心四位老师联合开展 “科技服务慈溪恒海”活动 2013-09-27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3年9月22日下午,在慈溪市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管委会介导下,我中心五位老师王友明、施明华、卢建军、舒妙安和我校动科院吴旧生副教授联合到浙江慈溪,开展技术对接服务,帮助构建整体发展思路理念,并初步洽谈了合作意向。这个工作也是几位专家参加浙江大学与慈溪市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意向合作基础上开展的多次服务工作延续和具体实施。5位老师首先考察了相关公司,并根据他们实际情况,提出了新型循环发展模式。建议开展稻渔、稻鳖、稻虾共生种养技术研究和推广,预计可以提高效益2000-8000元/亩,力争使优质大米达到10-15元/斤,舒妙安、吴旧生等老师将为该项技术引入和运用提供技术支持。5位老师建议开展食用菌废弃物养羊技术研究和示范,提出建设一个出栏10000头的无公害肉羊养殖基地,预计新项目年净利润超过600万元,新增10余人就业,并带动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并推荐了有机蔬菜种植模式,施明华、王友明、卢建军等老师将为该项技术引入和运用提供技术支持。双方准备共建国家科技特派员团队创业基地,共同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科技水平和农业效益。双方商议,施明华、王友明、吴旧生、卢建军等还将为其公司的新猪场设计建设和健康养殖提供全面技术支持。慈溪当地认为,5位专家的这次对接服务活动,互动深度,信息量大,针对性强,对公司发展帮助很大,对开发区倡导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技术研发和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项活动为推进浙江大学与慈溪市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合作提供支持。(王友明 供稿) 
  • 中心三位老师联手开展 “科技合作余姚养殖业”活动 2013-09-27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2013年9月21日,中心王友明、施明华、卢建军三位老师联合到宁波的三家养殖企业开展了技术服务,宣讲了生态绿色养殖技术理念,并初步洽谈了合作意向。这个工作也是几位专家受邀参加2013余姚市农业科技合作对接洽谈会的服务工作延续和具体实施。 三位老师首先参观了余姚一家专业从事生猪养殖销售的农业龙头企业。目前该公司现有母猪1300余头,生猪存栏14000头。今年该猪场整体疫情稳定,三位老师根据现阶段无公害的要求,重点指导了病死猪微生物处理技术,蓝耳病防控技术以及粪便污染物治理技术。企业希望3位老师在无公害养殖工作中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三位老师又考察了另一家专业从事生猪养殖销售的企业。目前该公司有母猪570余头,生猪存栏6000余头。该猪场是我省最大的移动猪舍建设猪场。三位老师根据他们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导了饲料原料质量品控,自动化喂料注意事项以及保育舍仔猪养殖技术,双方准备联合开展移动猪舍环境参数的观测,为更好利用移动猪舍积累经验。 三位老师最后指导了一家专业从事生猪养殖销售的企业。目前该公司有母猪400余头,生猪存栏4100余头。该场主要饲养本地品种。三位老师根据猪场遇到的困境,重点指导了品牌猪的开发,土杂猪生态养殖技术,冬暖夏凉的猪舍低本改造技术。经过洽谈,双方准备在开发高档土杂猪肉进行全面合作。在服务对接活动中,3家养殖重点企业与3位专家进行了深度互动,形式生动精彩,信息量大,指导针对性强,深受养殖企业欢迎,对宁波市绿色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王友明供稿)     
  • 浙大-湖州茶叶产业联盟外出考察交流 2013-09-18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9月2日至5日,浙大-湖州茶叶联盟组织了联盟成员赴浙江龙泉和福建武夷山市考察交流。参加考察交流的29名成员来自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厅、湖州市农业局、浙江大学湖州市南太湖农推中心、安吉县农业局、长兴县农业局、德清县农业局、以及三县的部分联盟联系茶叶企业。   为了达到更好地效果,联盟精心安排日程和联系对口企业。9月2日到浙江龙泉,参观考察了龙泉市两个茶叶企业。这两个企业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本企业的情况。茶叶联盟参观了生产车间,听取了工艺流程和机具的介绍。分管农业的何登新副市长专程赶来表示欢迎,与大家交流茶叶产业的发展情况。 9月3日到福建武夷山市,参观了当地两个茶叶企业。这两个企业都是以武夷岩茶为主,并且负责人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对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当地的负责人认为岩茶的品质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地域、品种、加工。   9月4日到武夷山的九龙窠,考察著名的岩茶品种。许多著名的岩茶品种,如白鸡冠、水金归、肉桂、铁罗汉、金桂、半天妖、不见天等,都生长在高达数十米的峭壁之间。独特的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岩茶品种。大红袍则是生长在离地近十米高的峭壁上,目前6株母树处于禁采保护期。一路上,大家比较不同的岩茶品种的差异,分析环境因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讨论加工工艺对品质形成的作用。   这次参观考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一致表示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更新了观念。为了更好地及时有效进行交流,除了原有的微博(@ 浙湖茶)外,又新建了一个qq群作为联盟的交流平台。今后联盟的一些通知、信息、工作动态等,将在这两个平台发布,使大家能够实时了解联盟的工作动态。(农推中心赵东  供稿)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622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99/116 跳转到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农科创大楼
电话:0571-88982767 0571-88981152
传真:0571-88982767
Email:xnc@zju.edu.cn

浙大新农院公众号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旧版)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含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旧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科技厅 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4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含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 技术支持 :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