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网
ENGLISH
首页
基本概况
单位简介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
实验技术队伍
科研创新团队
首席创新团队
退休老师
招贤纳才
基地平台
试验基地
校设研究机构
校外合作基地
科学研究
学术进展
学术交流
成果转化
社会服务
科技特派员
农技推广
继续教育
对口支援
新闻动态
教科服务
人才培养
劳动教育
教学服务
科研服务
发展联络
国际交流
捐赠鸣谢
《新农村》
基本情况
首页资讯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交流合作
交叉平台
试验基地
成果展示
外设研究机构
首页
首页资讯
新闻动态
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之路
2025-01-09
新农院试验站办公网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4-12-31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新农院和试验站“五心”服务青年教工拔节成长
2024-12-31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浙江省西甜瓜良种育繁推科技创新平台召开五年总结会
2024-12-13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我院组织召开2025-2026年西瓜协同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研讨会
2024-12-09
新农院试验站办公网
12月4日,我院组织召开2025-2026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高品质西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推广”实施方案研讨会,来自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温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12名代表参加会议。我院汪炳良教授主持会议。会上,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科科长胡美华研究员介绍了本项目的总体目标与要求,各子项负责人分别汇报了相关研究内容、实施方案,与会专家对各子项目实施方案从科学性、实际可操作性以及实施进度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讨论。汪炳良教授对各子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针对性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一是要立足西瓜高品质,并紧紧围绕目标任务;二是要突出工作重点,研究涉及的各个内容要有逻辑性、方法要有创新性;三是要体现协同合作,并建立2-3个能够充分展示项目成果、技术协同的示范基地;四是要求各子项目负责人根据会议讨论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由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提出,浙江省是全国8个试点省(市、自治区)之一。“高品质西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推广”共设立6个子项,我院叶红霞副研究员和冯晓晓高级实验师分别主持“西瓜数字化嫁接育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高品质西瓜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两个子项。
我院“卢建军科普共富工作室”揭牌仪式顺利进行
2024-12-09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我院钱利纯副研究员主持的国家标准《饲料用酶制剂通则》正式发布
2024-12-03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11月28日,我院钱利纯副研究员主持的《饲料用酶制剂通则》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标准号为GB/T 44967-2024。饲料用酶制剂是我国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品种,高效安全,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近年来,饲料酶制剂的产量逐步增加,我国饲料酶制剂行业产值从2015年的15.2亿元增长至2022年约34.91亿元,我国饲料酶制剂产量约为22.9万吨,其中饲料复合酶产量约为13.15万吨,饲用植酸酶产量约为9.75万吨。原有的行业标准《NY/T 722-2003 饲料用酶制剂通则》已不能适应目前饲料酶制剂发展要求,制定新的饲料用酶制剂通则很有必要。本标准制定为中国饲料用酶制剂的规范使用提供了保障,引领酶制剂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促进我国饲料酶制剂发展和出口具有推动作用。项目承担单位为浙江大学,参与起草单位有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隆科特酶制剂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等。
浙江大学科技特派员工作交流会暨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研讨会圆满落幕
2024-12-02
新农院试验站办公网
SAS高效栽培展示实验室获评浙江大学“最美实验室”
2024-11-21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探索未来农业,促进交叉融合——“未来农业与交叉研究论坛”成功举办
2024-11-19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为进一步推动未来农业的发展,加强学科交流,我院于11月15日成功举办了“未来农业与交叉研究论坛”。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多个学科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现代农业技术与多学科融合的前沿话题。党委书记王建军为论坛致辞,他强调,未来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更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合作,希望本次论坛能够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促进农业科学与工程技术的融合发展。本次论坛邀请了两位青年长江学者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研究成果。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机械化岗位科学家、生工食品学院李晓丽教授详细介绍了茶叶机械化领域近年来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包括智能采摘机器人、茶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还分享了自己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学术带头人的奋斗历程,鼓励青年教师勇于挑战、不断进取。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动物科学学院郑火青教授风趣幽默地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感悟,分享了在科研道路上克服困难、坚持梦想的心路历程,激励在座青年教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青年教师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两位学者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李晓丽教授和郑火青教授耐心解答了每一个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出了宝贵建议。为期半天的“未来农业与交叉研究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参会的青年教师纷纷表示,此次论坛不仅开阔了眼界,还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为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我院将继续搭建更多类似的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
宿州学院领导一行来访调研座谈
2024-11-15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11月14日,宿州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维志、王红艳一行到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农业试验站。新农院和试验站党委书记王建军热情接待宿州学院领导一行,党委副书记张士良主持座谈交流会。宿州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许海峰,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张兴桃,我校发展规划处副处长王小燕及相关领域专家参加座谈交流。王建军书记结合新农院和试验站建设发展情况,介绍了涉农学科建设成效及单位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创新社会服务方式和对口帮扶模式的经验成效。宿州学院王红艳副校长、许海峰处长、张兴桃院长择要介绍了宿州学院办学情况,就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4链融合”及推动专业、产业、企业、就业和事业“5业联动”的亮点特色及优势学科建设成效进行分享。我校发展规划处王小燕副处长、我院张士良副书记分别介绍了浙江大学办学理念、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宿州市人民政府驻杭州办事处主任陈迎冬就宿杭合作现状、前景等进行简要阐述。随后,双方围绕校地合作、创新社会服务模式、产学研科创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与探讨。我校罗自生教授、吴殿星研究员、百人计划研究员陈露、田金虎副研究员、沈恩惠博士、洪之奇老师、何水平老师等结合各自相关研究成果及业务工作,对可落地合作项目提出相关设想建议,得到了对方的积极回应。宿州学院杨维志副校长对农科创中心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1+1+N”社会服务模式等进行深入了解,并高度赞扬了新农院和试验站的工作成效。他表示,宿州学院多年来坚持开放办学,非常期待与新农院和试验站开展实质性合作,集聚资源、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中争创佳绩。会前,杨校长一行赴浙江大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食物与健康研究中心调研参观。新农院和试验站党政办、宿州市人民政府驻杭综合联络处等工作人员参与本次调研及座谈。
“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示范基地揭牌暨党建联建签约仪式圆满举行
2024-11-11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我院组织科技特派员赴丽水地区开展科技助农合作交流
2024-11-08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10月23-25日,新农院和试验站党委副书记张士良一行派送新科技特派员到丽水市云和县赴任,看望学校派驻丽水地区的部分省级科技特派员,并与当地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共同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期间,还走访了当地的“浙大头雁”。10月24日上午,张士良一行来到云和县。座谈会上,县科技局副局长叶玲对此次派驻的新科技特派员付爱坤研究员表示欢迎,对上一任科技特派员李卫芬教授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云和县概况、科技人才情况和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技术问题。张士良表示,浙江大学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助力区域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通过科技特派员带技术、带资源服务乡村一线,整合发挥学校多学科专业优势,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为云和农业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随后,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陪同科技特派员赴安溪乡政府进行工作交接,实地考察该乡两大畜禽养殖场。据了解,省科技特派员、动物科学学院李卫芬教授团队通过多年研究,成功从我国天然发酵产物中筛选出抑菌抗炎抗氧化功能较好的益生菌,能有效改善肠道健康,将其添加到养殖场的饲料中,明显增强了畜禽免疫力、改善了肉质、提高了效益。付爱坤研究员表示,将认真学习李老师为农服务本领,继续把浙大畜禽养殖实用技术推广到云和及其周边地区,着力实现畜禽染病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的绿色模式,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接下来两天,张士良一行连续走访了景宁县、龙泉市、松阳县,看望舒妙安、徐海圣等科技特派员及其成果转化和合作基地,并与当地科技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对接交流,了解科技特派员工作情况,介绍浙大及涉农学科专业概况,并就通过科技与农业融合实现农业内生增长、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农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浙江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一座富矿,如何更好地挖掘相关资源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值得深入探讨与探索实践。当前,通过科技特派员的积极作为,进一步畅通了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沟通对接渠道,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走上创新道路提供了新动能。一个科技特派团就是一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平台。龙泉市科技局局长郑绍武建议,把握浙大与龙泉持续深化合作的契机,每年谋划农业科技领域若干项目加以重点推进,突出工作实效,实现良性循环。期间,大家还走访了丽水地区的多位“浙大头雁”,并围绕各自基地建设、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与科技特派员加强对接合作。
新农院和试验站组织退休老同志赴绍兴开展“走、看、促”秋游活动
2024-10-25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金秋十月,风暖意浓。为丰富离退休老同志们的退休生活,促进老同志们之间的联系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近日,新农院和试验站组织离退休老同志赴绍兴开展“走基层、看变化、促发展”秋游活动。当天虽然时有细雨,但秋风和煦、气温适宜,大家第一站来到了位于绍兴古城南部塔山南侧和畅堂的秋瑾故居。秋瑾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驱者”,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在秋瑾故居,老同志们通过参观展览和听取讲解的方式,详细了解了秋瑾女士生平和革命事迹,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忧国忧民、舍生取义的高尚品德和家国情怀。随后,老同志们参观了徐渭故居的青藤书屋和徐渭艺术馆。在这里老同志们不仅领略了园林特色的明代传统民居建筑,并在徐渭一生中不同时期的书画作品中邂逅了艺术大家的墨香故事。大家对绍兴人才辈出,特别是历代绍兴文人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贡献留下深刻印象。午饭以后,老同志们在丝丝细雨走访了安昌古镇。安昌古镇是浙江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具有1000多年的建镇历史。现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古镇依河筑屋、小桥流水,青石板古路、翻轩骑楼、店铺作坊、拱桥石梁、台门弄堂,一派古朴风貌,具有典型的江南古镇风格和绍兴地域特色。古街上各式传统老店鳞次栉比、千姿百态,当地土特产品琳琅满目,酱鸭香肠、黄酒米错、竹藤篮袋、米面糕点让人沉浸在浓浓的江南水乡风情之中,令人留连忘返不忍离去。活动中老同志们还了解了单位承担的农事实践劳动课等工作情况,得知农事实践劳动课受到学校高度关注、试验站的秋季丰收场景成为学校网红打卡点等信息后表示了由衷的欣慰。大家还对本科教育提升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对单位的建设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大家纷纷表示,作为退休教职工,要继续积极发挥余热,为单位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60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
/
115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