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公网
    • ENGLISH
  • 首页
  • 基本概况
    单位简介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 实验技术队伍 科研创新团队 首席创新团队 退休老师 招贤纳才
  • 基地平台
    试验基地 校设研究机构 校外合作基地
  • 科学研究
    学术进展 学术交流 成果转化
  • 社会服务
    科技特派员 农技推广 继续教育 对口支援 新闻动态
  • 教科服务
    人才培养 劳动教育 教学服务 科研服务
  • 发展联络
    国际交流 捐赠鸣谢
  • 《新农村》
    基本情况

首页资讯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 交流合作
  • 交叉平台
  • 试验基地
  • 成果展示
  • 外设研究机构
  1. 首页  首页资讯  新闻动态
  • 青年驻村计划,为乡村带来可持续的创新驱动力 2025-04-11 新农院试验站办公网 “这些青年团队来到村里,给村里的经济、人文各方面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路、更多的突破,我希望今天的活动不是终点,而是我们青年入乡新的起点。”在为驻村青年钱阁阁和武俊宇颁发社会实践证书时,护塘村秦书记向青年们表达了由衷的感谢。驻村青年的想法创意之丰富,让他都意想不到,这支青年团队为护塘村设计了动漫IP形象、打卡点和宣传栏,帮助挖掘总结了护塘村的人文内涵、制作了研学课程和营销日历、并撰写宣传内容和拍摄脚本,一下子让村里“人文护塘”的精神活起来了。青年们为乡村带来了活力青年和村民的交流,在这三周的时间里持续发生着,青年在村里与当地居民一起办了不少活动:他们组织村里老人开展游戏互动;用自己手工制作的漆扇跟村民们交换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和数字游民们开展了好几场沙龙……青年能为乡村带来什么?来自天南地北的20个年轻人,用20天时间,在这片“沪尚水乡”写下了自己的答案。本次青年驻村计划漕泾营从全国各地70多名优秀青年中遴选出了20名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20所高校在读或已毕业的青年们,在20天的集中驻村时间里,他们为漕泾镇做出了10个创意项目,如为沧海盐田盐文化博物馆、漕泾郊野公园设计了文创产品、IP、包装设计、小程序等;在海涯村为当地老年人举办了活动,增进了青银交流;为水库村党建文化公园、济渡桥、阮巷村艺术中心提供了空间改造方案和研学课程,项目成果得到了当地的高度认可。驻村青年应思羽在结营仪式上汇报济渡桥设计及研学方案驻村青年们不仅为镇里提供了创意的方案。也在这片沃土埋下了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驻村的深层价值在于双向重塑:青年在躬身实践中实现认知升维,乡村在创新碰撞中激活内生动力。青年们与当地干部群众的深度交流,不仅带来了活力和创意,也提升了干部群众的创新思想,大家在交流时碰撞出的对乡村产业、文旅、文化等方面的创意火花,也为当地乡村振兴带来了思想和观念上的发展,带来了可持续的创新驱动力。阮巷村艺术中心项目对接人告诉我们:“青年们的想法会更超前,对于网络、科技方面的运用转化也更加熟练,一下子帮我们婚礼艺术中心的运营方扩展了思路。”水库村费书记说:“在驻村期间,青年与村民们之间频繁的交流,在我看来是非常可贵的,他们的到来也为村里带来了很多活力。”为驻村青年颁发社会实践证书据悉,2025年3月,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单位正式发起“千万工程”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青年驻村计划”是本行动的重点项目之一,漕泾营是本年度“青年驻村计划”全国首站。从浙江到上海,这种组合高校和业界专家以及大学生多源智力激活乡村的模式正在向更多地区推广。青年驻村计划漕泾营结营仪式合影此刻,漕泾镇的春风里,20个关于青春与乡愁的故事刚刚讲完,一场跨越浙沪的春日相遇,已然在无数人心里播下了新的种子,但这场关于青年的乡村营造行动还未结束,未来将有更多青年来到漕泾,在这里播撒梦想。也会有更多青年进入全国各地的乡村,带来活力、创意和发展。
  • 新农院将与建德市共同成立青年乡创基地 2025-04-03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 联盟省级专家来湖春耕备耕,助力乡村振兴 2025-03-28 新农院试验站办公网  
  • “千万工程”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青年驻村计划”在金山区漕泾镇正式开营 2025-03-27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68米长的巨型龙风筝腾空而起,以龙腾长空的姿态,见证青年力量扎根乡土的决心。3月21日上午,“千万工程”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行动“青年驻村计划”在金山区漕泾郊野公园正式开营,作为全国首站,20余位朝气蓬勃的驻村青年在漕泾镇“安营扎寨”、驻村创作,开启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千万工程”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行动“青年驻村计划”开营仪式在漕泾郊野公园举行据悉,“青年驻村计划”是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发起举办的“千万工程”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之一,组织青年驻村开展空间改造、文创设计、业态运营和创新创业等,组合高校和业界专家以及大学生的多源智力,全方位激活乡村,实现乡村文旅融合和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从特色农业发展到乡村旅游规划,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数字化乡村建设……“青年驻村计划”漕泾站内容涵盖多维度振兴实践路径,开放水库村、蒋庄村等6个村的闲置空间、文化地标和产业资源,作为青年敢想敢为的“创变实验室”。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20所高校在读或已毕业的青年们围绕乡建、乡创、研学、文旅、为老服务等方向,开展为期三周的驻村实践,让青年人在绿水青山间读懂乡村,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乡村振兴输送智力资源。同时,设立了青年乡创中心作为共享办公空间。每个团队需完成从需求调研、项目策划到动手实践的全流程工作,并配套“在地专家+高校智库”的联合指导体系。活动为青年驻村计划导师和驻村主理人颁发了聘书,从创意萌发到项目落地、从设计实施到成果转化,导师团队与漕泾镇村干部将贴心服务,让青年的每一个奇思妙想都能生根发芽。驻村青年与漕泾镇相关项目负责人沟通交流仪式后,驻村青年们与现场嘉宾在草地上围坐,针对多个调研课题进行“青村荟”青创交流分享会。“我们想从这里的‘两村’入手,探访一下数字游民小伙伴们留在这里的‘乡村生活’。”来自大连海洋大学社会政策专业的大三学生隋明芮和陈玥儒此次选择的课题为“从‘游走’到‘入乡’,数字游民赋能乡村振兴”,她们走访了漕泾数字游民图书馆,在那里与多个不同行业的数字游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她们说,希望通过了解他们如何融入乡村、活化乡村、赋能乡村,寻找让更多青年、大学生“入乡”的对策建议。驻村青年与现场嘉宾开展“青村荟”青创交流分享会驻村青年与现场嘉宾开展“青村荟”青创交流分享会 (2)从数字游民国际村的创新实践,到水窠里·大学村的扬帆启航,漕泾镇始终以开放之姿拥抱青年、用实践平台成就青年。此次青年驻村计划,是漕泾镇携手各方,引“人才活水”浇灌“乡村沃土”的又一重要举措。满怀创意与热忱的青年们到来,为这座沪上水乡注入了全新活力与无限可能。未来,漕泾镇将全力构建“全链条资源支持、全要素场景开放、全周期成长陪伴”服务体系,为驻村青年护航,让更多有理想、有创意的年轻人,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展示青春风采、书写青春答卷。为驻村青年代表授旗当天,还成立了“上海湾区青年社群活力计划——创客社”。据悉,今年3月,金山团区委启动上海湾区青年社群活力计划,聚焦青年社交“破圈”、综合素养提升的需求,形成了“1+5”社团矩阵。未来,将依托区人社局职能优势和漕泾镇资源优势,围绕服务指导创业青年、举办青年创客活动赛事等。
  • 浙江农林大学社会合作处刘兴泉处长一行来访交流 2025-03-17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3月17日上午,浙江农林大学社会合作处刘兴泉处长一行4人到访新农院和试验站,党政班子成员王建军、王珂、张士良热情接待刘处长一行并座谈交流。刘兴泉处长介绍了调研背景目的、该校开展社会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情况。王珂常务副院长介绍了新农院和试验站概况,并结合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两会精神,聚焦学校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经验做法。随后,双方围绕农林科技推广与成果转化中涵盖的体制机制、人才引进、团队建设和产学研合作等事宜进行了交流探讨。刘处长肯定了浙江大学在农推体系构建、平台基地建设和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其在相关方面积累的经验为该校提供了有益借鉴,期待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互促发展。浙江农林大学社会合作处、乡村振兴处相关负责人及本单位相关科室、业务部门负责人等参加座谈。
  • “千万工程”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 2025-03-07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 科技赋能春耕 | 聂鹏程团队引领"低空+农业"创新实践受到多家媒体聚焦 2025-03-04 新农院试验站办公网  
  • 浙江大学《新农村》杂志服务乡村振兴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2025-02-26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2月25日,由浙江大学主办主管的全国科普期刊新农村杂志服务乡村振兴研讨会在杭州顺利举行。会议围绕新农村杂志办刊宗旨、客户定位、运营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进一步推进、以及媒体融合传播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来自浙江日报、浙江在线、浙江之声、浙江省科协、非公企业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浙江各市等地方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乡村振兴和杂志发展建言献策。会议伊始,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农业试验站党委副书记、新农村杂志社社长张士良介绍了杂志创办于1983年,紧紧围绕“传播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培养新人才、建设新农村”至今已走过风风雨雨43年,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期刊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在过去一年杂志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中心工作,在封面封底设计、纸质质量、栏目设置和稿件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和优化,提升了杂志的整体形象。新农村杂志不仅成为传播乡村振兴经验的重要平台,更是一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农村杂志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熊义勤介绍了下阶段的改革设想、工作步骤、及新媒体融合运营,将进一步加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确保杂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浙江大学《新农村》杂志服务乡村振兴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编委、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总经理褚定华分享了团队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新农村杂志要通过直播活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打造爆款产品,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并积极拓展运营渠道如上市企业合作的计划,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浙江大学校友总会乡村振兴分会执行会长费英勤表示,新农村杂志有浙江大学和农业各综合学科资源的支持,为杂志的办刊、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杂志要继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乡村的合作模式,做好新农村这篇文章,推动乡村振兴经验的广泛传播。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农业试验站党委书记王建军总结了杂志的未来发展达成的多项共识。他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杂志献言献策,对《新农村》杂志以及乡村振兴工作的支持。他表示杂志将继续加强栏目设置,突出中心工作,围绕乡村振兴和三农政策开展内容生产。杂志还将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研讨会的举办,不仅为新农村杂志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也为杂志更好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作为全国同类杂志中的佼佼者,新农村杂志将继续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努力办成全国乡村振兴领域的权威媒体平台,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 祥龙贺瑞辞旧岁 金蛇昂首送福来——新农院、试验站退休教职工2025新春团拜会圆满举行 2025-01-19 新农院试验站办公网 祥龙贺瑞辞旧岁,金蛇昂首迎新春。1月15日,新农院、试验站退休教职工新春团拜会在浙江大学圆正神农宾馆举行。党政班子成员、相关科室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参会,40余名退休教职工欢聚一堂、共贺新禧、共话发展。新农院和试验站党委书记王建军首先向全体退休教职工送上了新春最美好的祝福。王建军书记从“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力量、勇担强农报国使命、强化基地服务支撑、科技赋能区域发展、统筹谋划队伍建设、聚力乡村人才培养、深化外部资源整合”七个方面,向老同志汇报了新农院、试验站2024年工作的重大举措和突出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和目标。王建军书记表示,新农院、试验站取得的成绩,镌刻着各位退休老同志们奋斗的足迹,浸润着大家多年来的汗水和心血,希望老同志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鼓励鞭策,为新农院和试验站的高质量发展发挥余热。会上气氛热烈、情意融融,老同志们对新农院、试验站长期以来的关心关爱表示诚挚感谢,对单位蒸蒸日上的发展感到振奋和鼓舞,并在席间彼此问候、畅叙情谊。在温馨氛围中团拜会圆满落幕。这一场团聚,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新一年的美好展望。新的一年,新农院、试验站将一如既往关心关爱退休老同志,尽心尽力做好服务保障,并在退休老同志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携手共创美好未来。衷心祝愿老同志们新春快乐、平安顺遂。
  • 奋楫扬帆 赓续前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试验站全体教职工大会暨新春茶话会顺利召开 2025-01-13 新农院试验站办公网  
  • 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之路 2025-01-09 新农院试验站办公网  
  •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4-12-31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 新农院和试验站“五心”服务青年教工拔节成长 2024-12-31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 浙江省西甜瓜良种育繁推科技创新平台召开五年总结会 2024-12-13 新农院试验站中文网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615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116 跳转到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农科创大楼
电话:0571-88982767 0571-88981152
传真:0571-88982767
Email:xnc@zju.edu.cn

浙大新农院公众号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旧版)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含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旧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科技厅 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4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含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 技术支持 :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