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网
ENGLISH
首页
基本概况
单位简介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
实验技术队伍
科研创新团队
首席创新团队
退休老师
招贤纳才
基地平台
试验基地
校设研究机构
校外合作基地
科学研究
学术进展
学术交流
成果转化
社会服务
科技特派员
农技推广
继续教育
对口支援
新闻动态
教科服务
人才培养
劳动教育
教学服务
科研服务
发展联络
国际交流
捐赠鸣谢
《新农村》
基本情况
首页资讯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交流合作
交叉平台
试验基地
成果展示
外设研究机构
首页
首页资讯
媒体聚焦
(转载)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建设发展座谈会顺利举行
2022-07-18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转载)一月四次 浙大专家热心为平阳服务
2022-07-07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浙江大学王友明等专家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要求浙江大学为促进山区26县共同富裕多作贡献的号召,在5月31日到6月29日的短短一个月内,四次亲临到平阳县服务:召开座谈会2次,举办培训会1次,到10多家工业、农业企业实地调研,努力为该县经济科技发展把脉开方。第一次:5月31日至6月2日在浙江大学新农院张士良副书记带领下,王友明教授等专家中午到平阳,下午就召开座谈会。参加人员包括浙大专家,县科技局、县经信局、县农业农村局领导,工业、农业方面相关协会会长。双方围绕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等展开初步交流。翌日,专家们走访了佩蒂动物营养、源飞宠物、正威新材料、天润茶叶和正港生猪养殖等工业、农业企业。拜访了水头镇委书记周春珍,交流了宠物用品产业发展思路。第二次:6月16日至17日由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兼华南线执行总监严浩副研究员带队。他们走访了力邦合信、豪中豪健康产品、睿峰电喷、金勒普、帅帅电器和芳庄电机配件等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科研和市场等情况,探讨解决技术难题的办法。豪中豪公司董事长周国海抽空加入探讨,并且不到一周就派技术人员去浙大脑机实验室考察。第三次:6月19日至20日由王友明教授带队,召开第二次座谈会,邀请了南麂岛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相关领导,及佩蒂动物营养、永丰海洋牧业、霞山牧业、新科家庭农场和丽家庭农场等,座谈会着重就宠物食品、大黄鱼繁殖、猪产防臭、水稻增产、马蹄笋保鲜等问题进行交流。会后还冒雨去了新科家庭农场实地指导水稻田间管理等增产技术。第四次:6月30日王友明教授带队在县农业农村局召集养猪企业在该局举办养猪技术培训会,王教授讲解怎样养殖更美味的猪和猪场除臭设备的用法。通过一个月4次的连续走访交流,王友明教授认为他们至少有把握做好以下三件事:一是在三年内帮助我县宠物食品用品产业产值由现在的20多亿元努力提升到50多亿元;二是帮助养猪企业消除臭气80%以上;三是做好工业和农业的主导产业技术发展规划。他们希望与我县加强科技合作,可以先从做科技项目开始;做好后再进一步考虑建设浙大驻平研究院、鳌江实验室等科技合作平台。(转自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浙江日报报道:浙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楼兵干服务新疆果农——为香梨治好“癌症”
2022-06-20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中国教育报报道:浙江大学援疆干部楼兵干 边疆果农的“守护人”
2022-04-22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要是没有楼教授,当年我不仅会损失30多万元的收入,而且整个果园都保不住了。”日前,新疆库尔勒人和农场的香梨种植户廖继明充满感激地对记者说。廖继明口中的楼教授,名叫楼兵干,是浙江大学教授、援疆干部、塔里木大学科研处副处长。2019年4月,楼兵干主动申请援疆,挂职塔里木大学担任科研处副处长。而在报到之前的3月份,她已经在新疆库尔勒市的香梨园里忙碌了一段时间了。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呢?怀揣科技援疆梦想来到新疆 “枝枯病”是梨、苹果等蔷薇科植物上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2016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果农种植的果树发生了“枝枯病”,通俗地说,这种病会让果树的枝条枯死,然后慢慢让整棵树死亡,被果农视为果树“癌症”。 “枝枯病”会让香梨产业遭受重创,对185万亩新疆果树构成严重威胁,直接关系到50万人能否脱贫致富,也对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造成极大影响。作为植物保护方面的专家,远在浙江大学的楼兵干火速赶到伊犁,投入到防治工作当中。一来二去,楼兵干与新疆果农建立起了深厚感情。也许是和新疆有缘分,2019年浙江大学要选派新一批干部援疆,得知消息的楼兵干毫不犹豫报了名,而且主动要求到位于南疆腹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塔里木大学工作。援疆干部本来是2019年4月报到,楼兵干3月就赶到库尔勒市。因为这里的香梨树发生了“枝枯病”,正值花期,必须及时进行防治,为此,她提前赶到新疆帮助解决果农遇到的困难。 “看着一株株精心呵护了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香梨树枯萎死去,果农那种难过和沉重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楼兵干说。面对此情此景,楼兵干偷偷抹了好几次眼泪,下决心要和“枝枯病”作斗争。3年来,楼兵干带领团队在南疆和北疆、地方和兵团共建立综合防控试验示范园3000余亩,先后在地方和兵团培训基层技术员、技术骨干、农民60多场、8000多人,随时随地进行的小规模培训更是不计其数。 “我来援疆,目的和初心就是这个,真正能帮助到老百姓。”楼兵干说,“我是揣着科技援疆梦来到新疆的”。把田间地头当成自己的办公桌 “忙完果园里指导果农防治病害的活儿,回到住处,我洗了一把脸,感觉好疼,这才照了一下镜子,整张脸像树皮一样。”楼兵干长期生活工作在浙江,没有擦防晒霜的习惯,新疆夏季强烈的紫外线钻了空子,把楼兵干的脸灼伤了。由于处在防治“枝枯病”关键时期,楼兵干来不及想那么多,找来一条丝巾往头上一裹,又下到果园里去了。果农们心疼地说,果园里晒得最黑的就数楼教授了。2017年和2018年,果农们积极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枝枯病”的措施,可效果并不那么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技术措施不对路,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导致防治效果不好呢?楼兵干陷入了困惑。2019年援疆之后,她决定跟着果农一起做防治。到了打药季节,她跟在打药的拖拉机后面,一边观察,一边找问题。几天下来,她发现了果农之前反映的效果不好的问题均一一找到答案。例如,药剂必须经过二次稀释才能倒进药桶里,有的果农直接把药倒进药桶里,这样药与水未搅匀,这自然就影响药效的发挥,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有果农反映,有的香梨树虽然打了药,但出现了从树顶上的枝条开始干枯的现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楼兵干顶着烈日,在果园里调查,原来,果农在打药时,由于香梨树的树冠较高,药液没有喷洒到树顶部的枝条上,导致了这些枝条染病。为此,她给果农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对香梨树进行截高矮化,二是对比较高的果树,采用手动喷药,确保让每根树枝都喷上药液。困扰果农的问题解决了,果农脸上的愁容消失了。虽然任塔里木大学科技处副处长职务,但3年里,楼兵干很少待在办公室,她把田间地头当成办公桌,把论文写在果园里。在新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通过推广实施楼兵干和她带领的团队研究提出的关键防控技术,3年时间,“枝枯病”防治收到良好效果,直接为新疆果农减少损失27亿元。覃伟铭是新疆巴州沙依东园艺场技术部负责人。他动情地说:“我们这里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吃尽了这个病害的苦头,自从2019年以来,全面实施应用了楼教授的防控方案,我们的香梨园得救了,仅2019年楼教授给沙依东园艺场的老百姓减少了5000万元的损失,我们非常感谢她!”当好边疆果农“守护人” “我的援疆工作马上要结束了,但我会继续为边疆的果农服务,继续当好果农们的‘守护人’。”楼兵干说。从浙江到新疆,数千里远,陪伴楼兵干的只有孤独的行李,但她却感觉时间过得飞快,3年时间转瞬即逝。目前,库尔勒市和阿克苏地区,以及兵团第二师等地的香梨“枝枯病”得到有效遏制。收获季节到了,楼兵干和果农们一样,心里乐开了花。“走进果园,看到树上挂着满满的水灵灵香梨,心里别提有多甜了,比吃了一口香脆可口的香梨还要甜。”楼兵干说,“能够为果农服务,为乡村振兴、促进兵地融合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应有的责任。”香梨收获了,果农的钱包又鼓起来了。如今,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楼教授那套管用的方案”,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迅速推广应用,很快遏制了病害的蔓延,挽救了香梨产业。本来到了收拾行囊,准备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时刻,但她这几天仍在新疆兵团第一、二师的果园里为香梨种植户做技术培训。楼兵干没有停歇自己服务边疆果农的脚步。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党委收到一封感谢信。信是新疆林业和草原局写的。信中写道:作为国内“枝枯病”研究权威专家,楼兵干教授不分严冬酷暑,常年坚持在新疆基层一线、田间地头搞研究,为防治病害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她培训果农,“传帮带”技术干部,培养出了一批“土专家”“土秀才”。她情系新疆,心系群众,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把技术留在了百姓家。转自:中国教育报
人民网报道:浙江大学发挥产学研优势,云南景东小灵芝开出“致富花”
2022-04-22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4月中旬的一天下午,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锦屏镇山冲村的灵芝种植大棚内很是热闹:一株株“肥嘟嘟、肉乎乎”的灵芝嫩芽破菌棒而出,根部朱红,中部渐变为姜黄色,上部则呈乳白色,远远望去,像调皮的婴儿用彩笔涂抹过的小脚丫。山冲村位于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延伸段,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凉同步,适宜灵芝生长。定点帮扶景东县的浙江大学发挥产学研优势,通过灵芝培育,吸引合作社在山冲村建立灵芝种植基地,助力当地产业发展。破棒而出的灵芝嫩芽。人民网 曾智慧摄景东人叶大富就是被吸引到山冲村发展灵芝种植的合作社负责人之一。他介绍,此前几年自己跟着浙江大学陈再鸣教授团队在景东其他地方种植灵芝,去年在陈教授介绍下来到山冲村种植。“合作社负责种植,浙江大学提供技术,浙江大学校友建立的景东真芝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包装销售。大伙拧成一股绳,发展灵芝产业。”叶大富说。灵芝一般三四月出芽,进入6月后就会“弹射”孢子粉,这也是叶大富所在合作社的主要收入来源。去年,合作社种植1万多个灵芝菌棒,年产孢子粉1吨左右,收入60多万元。经过景东真芝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精深加工后,去年孢子粉相关产品销售收入突破500万元。菌棒。人民网 曾智慧摄“去年栽培中,需要对每株灵芝套袋,孢子粉收起来不方便。”叶大富不满足,在浙江大学技术支持下,合作社今年自建了一个800平米大棚。另外,由景东真芝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设备,合作社提供场地并建设,一个面积超过2000平米的大棚也将在4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两个大棚科技感十足,“自动控温控湿,灵芝不用每株套袋,而是在地面铺一层保护膜,等它‘弹射’孢子粉时统一收集。”叶大富说。灵芝种植大棚。人民网 曾智慧摄更重要的是,大棚里安装了远程视频系统,远在浙江的陈再鸣教授团队能随时查看灵芝长势并指导合作社种植。借助科技大棚,合作社今年扩大了种植规模,预计种植2万到4万个灵芝菌棒。灵芝破棒而出。人民网 曾智慧摄景东县委县政府和浙江大学还有更长远的目标,浙江大学援滇干部、山冲村驻村第一书记戴伟顺介绍,浙江大学和景东县将发挥双方优势,打造浙江大学—景东县山冲村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区,旨在将山冲村打造成“中国(西部)高原灵芝第一村”,赋能乡村振兴。据悉,到2025年,该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区将有望实现灵芝全产业链综合产业超亿元。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光明日报头版 科技特派员汪自强:二〇二一,他们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羽翼
2022-04-20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节选自光明日报)1999年春,为解决基层农业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难题,福建省南平市将首批225名科技人才下派到农村生产实践第一线。科技特派员制度由此发端。3年后,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总结“南平经验”,科技特派员试点随之走进西北五省区,进而迈向全国;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从此,科技特派员以制度的形式在大江南北推广开来……田畴千里,“神兵天降”。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总书记为科技特派员精准定位。2021年3月22日,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听说近年来在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下,茶园突出生态种植,提高了茶叶品质,带动了茶农增收,总书记说,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倏忽二十余载,科技特派员队伍已壮大至数十万人。“星星之火”,已然燎原!迈入新世纪第三个十年,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的科技特派员们从未止步。科技兴农,赋能“三农”,过去的2021,他们在平凡中走过了怎样的不平凡?新一年的奋斗,又有哪些目标?最近,本报派出采访组,跟随他们躬耕乡野的身影,聆听他们讲述“点石成金”的故事,感受他们把“顶天”科技扎入泥土的热切与执着……开拓:为“三农”初心不改,担使命道路更宽 ●送技术又送“思维”,人的现代化怎样更快实现?从杭州市区到温州市泰顺县,400公里,地图上看几乎是一条笔直的南北线。但驾车一口气开下来,却要近6个小时。2021年,这条路,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汪自强开了不下5个来回。驾驶座上,65岁的他并不觉得累:“通过科技帮扶将才智融入乡土,其乐融融!”算起来,汪自强已当了17年科技特派员。想当初,他对口帮扶的泰顺县,百姓守着一亩三分地,嘴里喊苦,却是手上闲着、脑子空着。 “农民脱贫,不仅要靠农业技术的发展,还要靠眼界、思路,找到方法。”汪自强教农民拿起笔杆子,一起写项目、出创意,做大做优农产品。倡导茶园机器代替人,摸索台风破坏后的杨梅树势恢复技术,为当地土蜂蜜申请QS认证,研究豆腐柴开发……“不论蔬果还是茶叶,不论是哪个环节,老汪能帮的都帮。”仕阳镇原副镇长李元仲满心感谢。严立超是汪自强一手带起来的“养蜂大王”,他说:“别人给农民上课讲理论,汪老师结合实践想办法,一对一教我们。”这一年,严立超成了汪自强的“致富二传手”,他领衔的养蜂合作社,联结着100多名社员农户,辐射整个泰顺的养蜂产业。泰顺县科技特派员临时党支部成立也有3年了,“老汪”担任党支部书记,他搭建起“科技e联”特色党建联盟,发挥组织的力量,抱团发展。如今,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有的家庭年收入翻了10倍!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总书记这句话,汪自强时刻铭记。致富的需求千差万别,一枝一叶连着丰收和富裕。“科技特派员要帮农民开阔思路,除掉乡村振兴路上那些‘头脑贫困’的障碍。这也是我们作为共产党员、作为科技特派员的责任和使命。”躬耕者说·汪自强:精神上脱贫,就难以彻底战胜贫困。2021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的技术领域、服务范围,从传统农业扩展到设施农业、数字农业、生态农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乡村规划等方方面面。“打开新世界”的农民们,正在用科技“因子”激活传统产业。记者述评:扶贫先扶志。有信心,才有志气。从一人带富一群人,到一群人带火一个产业,再到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乡亲们心气上来了,观念更新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有了。从加速科技成果在农村基层转移转化,到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到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浙江,探索推行“1人+1乡”个人特派员、“1队+1业”团队特派员和“1家+1县”法人特派员。天南地北,我们看到,科技特派员制度正在不断升级深化,呈现新貌。从福建南平首批225名科技工作者开辟为农新天地,到数十万名科技人才下沉服务“三农”,再到如今实现云上“科特派”。一群人,一支队伍,一股力量,持续不断地将科技、信息、人才、管理、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农业、农村,将致富的希望、幸福的种子植入乡亲们的心田和日子里。山乡大地,江河湖海,多少奋斗激情,被科技特派员点燃!自2012年起,科技特派员制度被9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广大科技特派员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结语丰收的力量藏在大地深处,科技的冲劲带着种子破土。烂漫春光里,每一个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讲述,诠释的皆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科技特派员制度,这项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与殷殷期望的农村工作机制重大创新,深蕴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一以贯之的是融入中国人血液的“三农”情怀,彰显的是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时代宣誓。百年大党,根植大地,心中最惦记的就是农民。挥别2021,从“小康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的重心已发生历史性转移。农业要发展、农村要宜居、农民要致富,离不开科技特派员这支队伍!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羽翼,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打下人才的根基,科技特派员始终在路上!万万千千的他们,正将科技的种子化作中华大地上的稻麦千重,正将民族复兴的热望化作强农富国的铿锵足音!
(转载)汪自强:将论文写在大山深处
2021-12-28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转载)扎根文成15年,浙大这位老师在田间地头酿出“甜蜜的事业”!
2021-12-22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转载)浙江日报丨让橘香飘满南太湖 浙大叶明儿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英雄”
2021-11-22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文网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23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
/
2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