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晚,浙江大学农学院报告厅内,由新农院和农学院联合主办的“雁领强农”企业导师聘任暨师生“乡”对论,以紧凑而有深意的活动,为首批15位乡村产业精英“头雁”与来自农生环各学院的30位青年学子“雏雁”牵起纽带,共同开启“头雁”领航、 “雏雁”振翅、实现“雁阵”齐飞的强农报国新征程。
聘任与结对:“头雁” 担纲,联青年学子共赋乡村
本次活动,以乡村产业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介绍开篇,清晰勾勒出“雁领强农”与农科人才培养的深层联结,通过“选、学、育、扶”一体化“头雁”培育体系的延伸,强化“导师制”创新实践,让“头雁”直接对接青年学子,打破校园与田野的壁垒。

仪式上,15位受聘导师接过聘书的瞬间,也接过了“领航”的重任:他们中,有深耕智慧农业的创业“头雁”,带领企业研发出物联网茶园管护系统,使亩产效益提升30%;有数字农业领域的技术“头雁”,将华为的管理经验平移到农业场景,打造出全链条数字化种植基地;还有品牌营销“头雁”,带动万千农户提升效益。“这不是简单的结对,而是‘雁阵’的组建。” 一位导师动情地说。
分享与讨论:“头雁” 经验,与青年学子共富乡村
“导师代表主题分享” 环节,两位 “头雁” 导师的真情讲述,让在场学子读懂了“领航者”的初心使命和共富担当。

跨界“头雁”的破局之道引人深思。查旭东,带领团队精准控温、智能灌溉、解决储运损耗,让大棚草莓产量翻倍,成为智慧农业创业先锋。“农业是系统工程,‘头雁’就要敢跨界、善融合,把新技术变成农民能用的工具。” 他分享的经历,正是“头雁”培育中“多学科交叉赋能”的生动实践。
乡土“头雁”的扎根故事令人动容。吴杰,来自温州苍南,是乡亲们公认的 “领路人”。“我带着村民种中草药,从选种到销售全链条跟进。” 他坦言,受聘为企业导师,就是要把实践经验传递下去,“让学子们知道,懂农村、爱农民,才能当好‘领头雁’。”
涵养家国情怀,激扬青春力量。师生交流环节,学子们的提问更具针对性:“‘头雁’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带动小农户融入产业链有哪些实用方法?” 导师们结合经历一一解答,让讨论室成了“雁阵”培育的实战课堂。
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头雁”导师与“雏雁”学子的结对赋能,是“实践反哺教育”的创新路径,正如一位导师所说:“当年我受‘头雁’项目启发,如今能培养新的‘准头雁’,这是最珍贵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