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浙江大学(长兴)农业高科技园区作为学校涉农学科的教学科研试验基地,依托国家级、省部级平台,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将知识传授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构建特色实践教学平台,为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园区自成立以来,年均承接校内外涉农以及非农专业大学生的认知实习、课程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2000多人次,并为校内开展《植物营养与施肥》、《灵芝栽培技术》等20多门课程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5月13日,浙江大学环资学院田生科研究员带领环资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15级46名本科生到园区开展《植物营养与施肥》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农业试验站副站长林咸永教授为同学们做了题为《农业科技园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报告,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重点论述了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系,并结合我国当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战略需求,系统讲述了国内外农业科技园的特征、发展趋势以及浙江大学农业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建设进展和服务成效等内容。林老师的报告精彩纷呈,同学们各抒己见,师生观点相互碰撞,气氛活跃。
随后,同学们在园区工作人员带领下到园区现代植物工厂示范基地、国家转基因试验基地、植物气雾立体栽培示范基地、植物根域限制栽培示范基地、樱桃矮化避雨栽培示范基地等示范区以及泗安镇薰衣草风情园等典型农业特色园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地教学,同学们对植物气雾立体栽培的营养液循环原理、根域限制栽培条件下水肥一体化管理等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技术的实际应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园区工作人员和授课老师积极讨论,互动频繁。园区还专门开辟了基于教学认知实习的植物营养诊断教学模块,为同学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指导服务,这种颇具特色的现场教学模式获得同学们的好评。
实习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教学实践,不仅巩固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拓宽了知识领域,而且还了解了农业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发展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到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农耕科技文化元素,收获颇丰。
实践活动是创新的源泉,也是培养乡村振兴科技人才的必由之路。农业试验站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积极构建特色实践教学平台,为校内外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教育基地和优质指导服务,着力支撑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依托浙江大学雄厚的资源、人才和平台优势以及学科自身优势,为我国环境与资源领域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农业试验站作为浙江大学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不断拓展实践教育内容,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及《植物营养与施肥》课程类教学实际,连续两年专门开辟了基于教学认知实习的植物营养诊断的实践教学模块,旨在为学生教学实习构建特色实践育人平台和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为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访问次数:684